【從死看生】見盡生死靈堂親歷最哀傷一幕 社工放下執著:學會珍惜眼前人
發布時間: 2020/11/04 16:46
最後更新: 2020/11/14 08:41
▲ Arnold從工作中學會珍惜,領悟到如何面對失去。
死亡從不遙遠,因此活著更要珍惜。註冊社工梁梓敦(Arnold)在聖公會聖匠堂長者地區中心安寧服務部工作多年,為不少喪親者解憂、往生者圓夢,亦見證許多生離死別,其中一個因意外喪生的家庭,多年後仍長存Arnold的腦海中。這些工作經驗累積,使他學會反思,更領悟到「失去」的真正意義。
「處理這宗個案,令我情感受到很大衝擊。」Arnold憶述,許多年前曾處理過一宗意外個案。那是一個深夜,一個住宅大廈單位突然意外起火,一夜間奪去男女戶主性命,連同他們年幼的孩子也不例外,一併辭世。
突如其來的死亡,情感上令人難以接受,尤其這是一個洋溢幸福快樂的家庭。Arnold記得,那一天在靈堂上所見所聞,使他傷心難過,一度未能恢復過來:
那一天我的心很難過,靈堂上放著的相片,是一家三口全家福,笑得很開心。靈堂後放著三個棺木,兩大一小。每一個出席人士都泣不成聲。
他陪伴案主家人作最後送別,所有人都悲慟不已,尤其案主仍很年輕,父母難抵「白頭人送黑頭人」的傷痛,令他不禁嗟嘆世事無常:
我坐在靈堂上都有問,為何會發生這樣的事?一夜之間,一個如此快樂的家庭一起離世,是很大衝撃。







從事喪親輔導已達13個年頭,Arnold坦言工作改變了他不少,未入行前,他坦言脾氣比較大,凡事很執著,尤其執著別人對自己的看法:
做了這份工作後,接觸到很多死亡個案。慢慢令我看開,其實執著沒有意思。你很憎恨一個人,轉頭你或他可能也會死,那為何要憎恨和執著?不如學會放下。
另一樣令他學會的,是珍惜。他記得曾接觸一宗個案,案主是一名60多歲的女士。她和老公結婚多年,婚後無兒無女,老公夜班當值,她通常會為他留飯餸,習慣自己一個人先吃飯。
直到有一天,老公上班期間突然腦中風,爆血管昏迷,留院一年後離世。這名女士來到Arnold面前,哭著說很後悔:
直到老公走了,她發現二人原來很久沒有一起吃飯,而她當下的心願,只是二人坐在一起吃一餐飯。我只能夠聽,心裡很難過。但也告誡自己,不要去到那一刻才追悔。
三個「10分鐘」學習面對失去
見證過太多失去,Arnold學會珍惜,亦從工作中領悟到如何面對失去。他表示,哀傷出現是緣於對逝者的愛和回憶,如何能夠真正面對哀傷,也就是要找回愛和回憶:
親人離世,死亡只是帶走他的身體,你與他之間的愛從未消失。這份關係、回憶依然存在。可以想念他,不過需要學習放下失去的痛苦,自己一個生活下去,不是失去所有。








他認為,每日應該抽出三個「10分鐘」去學習面對失去。第一個10分鐘送給神、大自然或智者;第二個10分鐘送給最愛的人;最後一個10分鐘留給自己,聆聽心底話:
人生上半場擁有許多東西,到下半場面對的就是失去,失去會愈來愈多,如工作、身份地位、財富、健康、身邊的人,最後是自己的生命。至於如何面對失去?面對失去,惟一依靠的是智慧,聆聽多些經歷過失去的人、看書都是辦法。
之後是每天將10分鐘送給愛的人好好相處,建議可講多謝、表達愛意。最後將第3個10分鐘留給自己,把電話、工作放下,聆聽內心,跟隨心聲行事。
TOPfit 推出食物資料庫,搜羅本地多間餐廳及逾千款食物營養標籤,令您食得有營又健康 立即查看:bit.ly/2UJP4dx
訂閱Telegram最新🍴✈️🎁優惠及送禮情報:bit.ly/3bebLM2
記者:陳昊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