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專訪】木屋區成長預科太勤力曾吐血 校長爸爸:人生不會事事贏

升學教育

發布時間: 2020/11/12 13:57

最後更新: 2020/11/13 10:24

分享:

分享:

林德育校長認為,只須盡力做好自己,不必跟人比較。

推動失敗周的循道衞理聯合教會亞斯理衞理小學原校長林德育,調任至同一辦學團體的將軍澳循道衛理小學,林校長是基層出身,覺得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小朋友應明白人生不會事事贏。「孩子不用樣樣都能,但要有韌力,要明白世界現實面,並且對自己有要求。」

林校長的校長室,放了舊校老師合作砌的送別禮物︰樂高車站,每隻人仔背後刻上一位老師名,以表達對他作為車長的致敬。

沒架子的他笑言在疫情下自己多了行山,並學了用手機拍攝天空。「我中學已學長跑,行山除了為健康,更希望能『捕獲發哥』。我覺得香港能有這種親民又貼地的明星,真係好難得!」

校長入到小一班房,很受學生歡迎。(湯炳強攝)

讚賞老師努力

校長本身也很親民,過往他習慣站在校門迎接學生,手機上會記下300名家長電話號碼,隨時把學生跟自己的合照傳給家長。他坦言不想當高高在上的校長,會跟學生玩自拍。

這天他帶領記者參觀學校設施,因校工須幫忙移動校內單車讓他拍照,校長連連躬身道謝。「對人好是很重要,對任何人都應該要好吧!我沒有甚麼特別理念,但我看人人都重要,應當視別人是『一個人』去理解對方的處境,在科技化的社會,人容易感疏離,希望學校可以擁抱學生。」

他強調老師們才是前線面對學生的人,需要有高快樂度,才可以正向態度跟孩子相處。

對老師是要賦權和賦榮,讚賞肯定老師的努力,要信任他們。老師的生活需要平衡,以前老師們每兩星期可以喝到一次學校的湯水,希望在這裏也可以!

他強調將循是資源充足並有穩固基礎的學校,新校長的主力工作會聚焦在如何優化,盡力做到「N+1」。(湯炳強攝)

其校長室放了舊校老師合作砌的送別禮物︰樂高車站。(湯炳強攝)

推動盡力文化

他就任過3間小學,第二間亞小資源比較匱乏,學生多來自基層家庭,不少是住劏房,父母忙工作,功課極需要支援。「雖然如此,我回想這種環境長大的小朋友,也會很有鬥志和正能量。」

他謂自己見到不少孩子可以自立自強,衝破困境的故事,有高班新移民學生,由小四起課餘自學英文,最後考上英中。「他們的故事我明白孩子不用樣樣都能,但要有志氣和韌力,並明白世界現實面,做到最好的自己。」

校長小時候由內地移居香港,亦是曾被迫降讀三級以追上學習課程。「我由中一降班讀小四,幸好當時個子較矮,長了孩子臉,可以和同學打成一片,他們都不知我年紀比他們大。」他記得小時候,一家五口蝸居在狹窄的木屋,屋內沒有洗手間,他總是好奇為甚麼經常在公廁看到針筒,長大後才知道那是吸毒的工具。

小五是他的轉捩點,班主任知道他家境困難,經常請他午膳,又替他補習。

老師用了兩年時間訓練我,之後我中英文變好,也沒有學壞,在恩師扶助下終能升上名校,我覺得老師很重要。

中六、中七兩年他因太勤學患了肺癆,病到曾經吐血。「我自己捱過,很珍惜這段日子。」他自言小學到大學也是倚靠自我奮鬥,父母示範甚麼是「小我」精神。「昔日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觀念很濃厚,我不想教到自我愈來愈膨脹的孩子,學校的責任同樣重大。」

點擊圖片放大
+4
+3

鼓勵兒子只跟自己比較

林校長育有一對現就讀中四及小六的兒子,他笑言校長工作無論多忙,也會規定自己6時回家,跟小朋友吃飯,孩子們同讀一間直資中小學,他和太太都是教育界,笑言和太太性格都很平和,不愛以高壓手法指令小朋友跟自己一套,但他沒有太高調參與兒子學校活動,為的是避免他們有壓力。其大仔早已踏入青春期,他笑謂沒感覺孩子有反叛行為。

林校長和太太同是從事教育界,二人育有一對現就讀中四及小六的兒子。(受訪者提供)

「一家人不會完全沒爭拗,但我們習慣坐低傾,成長是過程,我沒有設定起很硬性的起跑線給他們,但要有目標感,要有成長思維,任何事要想方法突破自己固有能力一點點,例如他們出去比賽例如游水,我會問他們今次有沒有盡力,盡力仍很低分遠比不盡力卻成績很好要好得多……盡力是很重要,但只要跟自己比,不必跟人比較。」

記者:胡麗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