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稚園校長研親子實驗劇App 家長聲演管教方式助應對子女適應困難

社會

發布時間: 2020/11/12 00:00

最後更新: 2021/02/05 13:09

分享:

分享:

應用程式設繪畫功能,用家亦可自拍頭像,套用到故事角色身上。(黃建輝攝)

若子女不願起床及上學,不少新手家長也束手無策。有資深幼稚園校長花逾兩年,研發全港首個免費親子管教互動應用程式,名為「i世代親子實驗劇」,以生活遇到的適應困難情境為藍本,設有15個電子繪本故事,家長選擇不同應對方法會影響故事走向,反映不同教養模式組合的優劣。

用家更可把自己及子女頭像,套用到故事主角身上,以及錄製旁白,製成獨一無二的有聲繪本,與子女分享情境。有家長試用後,反映有效減少每日叫兒子起床上學產生的磨擦。

五邑工商總會張祝珊幼稚園校長周慧珍(右)率領團隊研發親子管教互動應用程式,註冊教育心理學家彭智華(左)、K3家長鍾太(中)及其兒子。(黃建輝攝)

15繪本故事 設不同應對方法

擁有40年幼稚園校長經驗的五邑工商總會張祝珊幼稚園校長周慧珍說,設計應用程式的理念,源自多年來聽取家長分享管教子女的疑難。她引述3年前該校一名有固執行為的K3學生,每日乘搭地鐵上學時,眼見車廂內無位坐,都會跟其他乘客說:「我好攰呀,你快啲起身畀個位我坐啦!」令其父親感到尷尬不已。

周慧珍遂建議該名父親讓兒子畫畫分散注意力,該名家長忽發奇想,畫出兒子「爭位坐」的情境,並巧妙地將兒子的樣貌,融入畫中角色,藉此教導兒子要學習畫中人要忍耐片刻、乖乖站立。周慧珍亦受到啟發,翌年2018年便申請社署發展基金,研發親子管教互動應用程式,獲批40多萬元,惟進度受疫情拖慢,最終共花逾兩年完成研發,及取得香港工業總會知識產權認證,並於上周六(7日)推出市面。

應用程式對象針對2至6歲幼稚園學生、有行為品德問題的初小學生,亦同時適用於SEN學生。「家長版」模式會透過家長問卷結果,分析其在4種教養模式的傾向比重,包括權威型、恩威型、遷就型及忽視型;15個情境故事,亦會根據家長選擇不同教養模式及應對方法,產生16個不同「結局」,並即時看到專家分析及建議。

資深註冊教育心理學家彭智華指,家長成長背景會影響其管教子女方式,例如「兒時被打得多、有童年陰影,因此會盡量溫柔遷就」,而不同性格的小朋友適合不同的教養模式,但對於部分孩子則有機會「你愈溫柔佢就愈得寸進尺」。雖然他不建議家長「搵仔女做『實驗』」,但可透過應用程式「綵排」試用不同教養模式,亦可解決過往家長無暇出席親子講座的問題,隨時使用手機應用程式反思管教方式。

「親子版」則設繪畫功能,家長與子女更可拍攝自己頭像,套用到故事角色,完成後可截圖及列印出來,甚至錄下親自聲演的旁白,增添親切感和投入感。

父母軟硬兼施 鼓勵K3生起床

K3家長鍾太說,疫情下每日上學出門準備工夫更多,更難叫兒子起床上學,她與丈夫分別是「遷就型」及「權威型」家長,取態截然不同,令她感困擾;她透過應用程式了解到不同模式特質後,發現「軟硬兼施」的恩威型做法較適合兒子,例如在應用程式發布會日,提醒兒子要做「小領袖」、成功鼓勵他起床,並透過擁抱作為獎勵,「過程佢係舒服嘅,爸爸又無發火」,認為十分奏效。

本身是幼兒教育人員協會會長的周慧珍慨嘆,教育局對幼稚園界別的資訊科技支援不足,在校內試用應用程式也擔心Wifi訊號不佳。她形容研發過程困難,因資金緊拙,原本構思25個情境故事也縮減至15個;待本學年新校長接任後,她將會正式卸任校長,但仍計劃籌備增潤程式,加入體適能訓練等內容,望能籌集100多萬元資金。

K3家長鍾太自言本身是「遷就型」家長,透過應用程式發現軟硬兼施的「恩威型」模式較適合兒子。(黃建輝攝)

實時追蹤香港新冠肺炎確診者住所/出現地點,立即下載經濟日報App:https://bit.ly/2JdOaiS

訂閱Telegram最新🍴✈️🎁優惠及送禮情報:https://bit.ly/3bebLM2

記者:馮琪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