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積金制度促進「普及金融」 促成員利用強積金投資為退休儲蓄

社會

發布時間: 2020/11/15 11:31

最後更新: 2020/11/15 11:31

分享:

分享:

積金局主席黃友嘉提到當局會擴闊產品類別。(資料圖片)

強積金制度實施20年以來經歷了種種挑戰。在制度成立初期,積金局的首要任務是要確保制度順利推展、提高公眾對強積金制度的認識及接受程度,並逐步協助僱主和打工仔好好運用強積金去建立退休儲蓄投資的習慣。當越來越多打工仔明白強積金制度可為他們帶來的長遠利益,接著下來就是協助他們進一步利用強積金投資,為退休儲蓄創優增值。

積金局主席黃友嘉博士指不時聽到有聲音指強積金每月的供款金額「濕濕碎」,尤如「雞肋」,所以不太熱衷管理強積金。其實,強積金基金採用集體投資的概念,享有規模經濟效益,兼且能有效地分散風險。由於強積金基金不設任何門檻,只要是強積金制度內的就業人士,無論你月入多少,全職、兼職或是散工,也可「入場」,而計劃成員不論多少的供款,都能買入由各大金融機構管理、受嚴格規管的金融產品,有助更有效地管理其他投資,自行為退休作好準備。

他續提到當局會擴闊產品類別,提升投資自由度,在2017年,針對缺乏投資經驗或沒有時間打理強積金的打工仔,強積金投資再迎來重大突破,就是推出「預設投資策略」(Default Investment Strategy (DIS))。DIS的隨齡降險、收費設上限和環球分散風險的特質,旨在協助計劃成員平衡投資風險與回報。截至2020年6月30日,約232萬個帳戶投資於DIS或旗下的基金,總資產值約$556億,超過六成帳戶持有人是主動投資於DIS或旗下的基金。

隨着強積金制度持續發展,局方一直鼓勵業界透過合併及重組強積金計劃,以達致更大規模經濟效益提升成本效益。註冊強積金計劃數目由2000年53個逐步透過合併及重組遞減至現時的27個,充分見證市場的力量。就是透過這些多管齊下的策略,令計劃成員的退休儲備能抵禦低息環境對長線投資的影響。

其中最新的發展是積金局早前已對多個證券交易所進行評核,參照了多項準則和檢視了有關交易所的最新發展情況後,決定將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印尼證券交易所,以及波蘭華沙證券交易所納入核准證券交易所名單,有關安排已於11月13日刊憲後生效。強積金基金投資於以上市場的資產比例不再受基金淨資產值的10%上限所限制,投資經理可以有更大投資彈性,而計劃成員可享更多元化的選擇,包括容許更多強積金基金資產投資A股。此舉既有助分散投資風險,亦可捕捉不同地區的投資機遇,務求爭取更佳的回報。

實時追蹤香港新冠肺炎確診者住所/出現地點,立即下載經濟日報App:https://bit.ly/2JdOaiS

訂閱Telegram最新🍴✈️🎁優惠及送禮情報:https://bit.ly/3bebLM2

責任編輯:郭家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