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展覽】香港舊築跡藝術創作比賽作品展 多媒介呈現傳統建築物美學

親子好去處

發布時間: 2020/11/18 11:12

分享:

分享:

妙手回「春」模型以1比200的比例呈現雷生春,分別利用米色及灰色製作建築的原始結構部分與活化後的新結構。(機構提供)

香港測量師學會獲發展局保育歷史建築基金的贊助,自去年3月起舉辦一系列「賞.惜.舊築跡」活動,其中的創作比賽於早前揭曉,由專業評審分別在四個組別中評選出多個奬項,並於本周於南豐紗廠展示共7個微縮模型、4段微電影影片、6張繪畫作品及7張攝影作品,歡迎一家大細參與,發掘隱藏在歷史建築的美及文化價值,認識文物保育及適時維護的重要性。

雷生春模型以1比200比例呈現

比賽鼓勵大眾認識及欣賞香港歷史建築的豐富歷史、文化傳統和保育,及教育大眾歷史建築適時維護的重要性,超過60間中小學校及機構,逾750位參賽者參加,其中微縮模型組(公開組別)的冠軍由香港理工大學的勞穎欣同學製作的妙手回「春」奪得,該模型以1比200的比例呈現雷生春,分別利用米色及灰色製作建築的原始結構部分與活化後的新結構。在頂部及背面的橫切面的切割設計中,可清楚呈現活化後的建築結構,亦展現出雷生春除了保留原有的文化價值,亦滿足了現代建築的規範。

藍屋(作者:何國添、蔡璧龍)表達港式歷史建築特點,從而表達發展與保育之間需取得適當平衡的重 要性。(機構提供)

至於微電影組(公開組別)的冠軍則由余嘉穎奪得。故事以第一人稱記述阿晴在疫情下被解僱的迷惘,每天在家無所事事,故決定獨自遊歷香港的舊築跡,欣賞不同的歷史建築。她緬懷昔日的美好時光,並感慨如今的景色再過幾年可能星移物換,表達保育及適時維護的重要性。

微電影組(公開組別)冠軍余嘉穎以第一人稱記述阿晴在疫情下被解僱的迷惘,獨自遊歷香港舊築跡的故事。(機構提供)

繪畫組(學生組別)的冠軍由聖公會林裘謀中學的王瑋琳同學奪得。她利用水彩繪畫四座被活化的歷史建築物:大館、牛棚、香港動漫基地和藍屋。這四座均為年輕一代的「打卡」地點,王同學利用四種顏色展現香港本土活化建築的多樣性,以鼓勵公眾參觀歷史建築,喚醒大眾對香港歷史建築的重視和珍惜。冠軍作品「全城·傳承」由香港培道中學馮凱琳親自踏進大和堂感受昔日的風貌,演繹老香港能在歷史洪流中佔一席位。 

繪畫組(學生組別)冠軍的王瑋琳同學,繪畫四座被活化的歷史建築物,展現本土活化建築的多樣性。(機構提供)

而攝影組(學生組別)的冠軍由協恩中學的王顧恩同學奪得。作品為近年香港熱門旅遊景點怪獸大廈,現時大廈外牆顏色因時間的流逝而沖淡和剝落,不少窗戶亦開始生鏽。

王同學指出適時維護的重要性,可減低對樓宇正常運作的影響,也可以延長樓宇的壽命,令香港七十年代的風味得以保存。不然,這些歷史建築可能會變得面目全非。

攝影組(學生組別)冠軍的王顧恩同學反映近年香港熱門旅遊景點怪獸大廈。(機構提供)

「賞.惜.舊築跡」創作比賽公眾展覽

日期:即日至22日(星期日)10am至10pm

地點:荃灣白田壩街45號南豐紗廠1樓

查詢詳情可按以下連結

記者:胡麗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