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安全】10歲男童食假「鱈魚」連續3日痾油 專家教分油魚、鱈魚及銀鱈魚【有片】

食用安全

發布時間: 2020/11/20 12:04

分享:

分享:

男童食假「鱈魚」後連續3日痾油,專家教分油魚、鱈魚及銀鱈魚。

食假「鱈魚」居然導致腹瀉?台灣一名10歲男童連續3日痾油,連放屁都噴油,家長因擔心兒子腸胃出問題而到醫院看醫生。經醫生詢問病情,才意外發現男童食過「鱈魚」。其實男童食的並非真正「鱈魚」,而是難以吸收的「油魚」,故導致腹瀉。

據台媒報道,一名10歲男童連連續3天痾油,連放屁都會噴油,在學校要一直跑去廁所用廁紙善後。當時台中慈濟醫院小兒腸胃專科醫生李宇正問男童,痾出的油有沒有黏液,並檢查男童的身體,發現他肚子稍微脹氣、腸子蠕動較快。經問診後,男童表示自己曾食過「鱈魚」,而且因好味還吃了2片。

原來,男童所食的,是肉質較油,且油油的「油魚」。李醫生表示,油魚約含有40%蠟酯,人體無法分解吸收,吃進去只能直接排出,導致腹瀉。部份人更會出現噁心、嘔吐等症狀。

據本港食安中心,常見引致排油腹瀉的油魚包括2種:

  • 棘鱗蛇鯖
  • 異鱗蛇鯖

這2種魚的脂肪含量豐富,且含有蠟酯。不過蠟酯不會因解凍或烹煮過程而分解,食後在人體中難以消化,囤積在直腸。故部份人進食後會腹瀉、腸胃痙攣等。一般在進食30分鐘至36小時內出現症狀,大多於2日內痊癒。

消委會指,由於油魚切開後是以魚扒或魚塊的形式出售,故消費者可從標籤和食物牌資料去認知這類魚。

分辨油魚

如是油魚,標籤上應寫「蠟油魚」或「Oilfish」,不可用其他俗名。如對標籤的魚類名稱有疑問,例如只標籤「鱈魚」而未附魚類的學名或其他資料,便應向店方查詢清楚後才購買。據東森新聞指,油魚皮細薄、沒彈性,魚骨較小。

點擊圖片放大
+4
+3

分辨真正鱈魚

TOPick亦曾訪問香港魚類學會會長莊棣華,了解如何分辨真正的鱈魚。他表示,鱈魚魚皮有一截是黑色,但近肚位置是銀白色。

他又詳細指出「鱈魚」與「銀鱈魚」的外觀不一樣:

點擊圖片放大
+4
+3

TOPfit 推出食物資料庫,搜羅本地多間餐廳及逾千款食物營養標籤,令您食得有營又健康 立即查看:bit.ly/2UJP4dx

訂閱Telegram最新🍴✈️🎁優惠及送禮情報:bit.ly/3bebLM2

責任編輯:楊宛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