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個感動生命的故事 抗逆路上互助再出發

特約

發布時間: 2020/12/03 00:00

分享:

分享:

左起:阿斯利康品牌傳訊、企業及病人事務主管朱溢釧、香港病人組織聯盟主席袁少林、阿斯利康傳訊專員羅永嫻。

常言道:「人生不如意事十常九八。」然而,面對逆境或疾病侵襲時,有多少人能夠輕易以平常心接受和面對?以今年的疫情為例,日常生活受到影響,各行各業亦面臨不同挑戰,英國阿斯利康藥廠聯同香港最大的病人組織——香港病人組織聯盟在今年9月推出「30個感動生命故事計劃」,以短片形式在生命同行館Facebook專頁連載,讓大眾能夠從眾多無名英雄、抗病勇士身上學習,為社會帶來正能量。同時,影片每獲得一個讚好「Like」,阿斯利康便會向香港病人組織聯盟捐出10港元。
 

生命同行館的專頁設計展示了生命力和大自然的元素,其標誌結合了手、愛心和小鳥,喻意傳遞愛心和互助的精神。

香港病人組織聯盟主席袁少林以參與病人組織的工作經驗分享:「不少疾病是突如其來,沒有先兆,病人難以在短時間內釐清及接受疾病對下半生和家庭會帶來怎樣的影響。因此,我們希望通過不同的故事帶來正能量,鼓勵病友和身處低谷的人能克服難關。」

英國阿斯利康藥廠品牌傳訊、企業及病人事務主管朱溢釧亦補充,了解到很多病友和照顧者也是無名英雄,相信他們的故事能夠凝聚社會各界,為大眾帶來心靈上的支持。「適逢今年是英國阿斯利康在香港成立30周年,所以我們決定回饋社會與病人組織一同合作,先以30個生命故事作試驗,期望之後能繼續有更多故事和大眾分享,為正在身處病患及逆境中的朋友打氣。」

聚集同路人 休息後重新出發
袁少林表示,連載故事的專頁生命同行館以「生命」及「同行」為題,喻意讓同路人聚集,發揮互助互愛精神,而且30的諧音是「生生不息」,同樣喻意着病人之間的互助能川流不息。朱溢釧則指出英文名稱Life Pavilion 30中的「Pavilion」喻意「亭」,希望平台能成為大家休息過後重新出發的地方。「疾病令病友失去了很多,但在他們的努力和互助之下,能夠達到更多從前未曾達到的目標。」

阿斯利康聯同香港病人組織聯盟在今年9月開始,以「不一樣的故事,不一樣的生命」為題收集30個生命故事。

是次計劃的30個故事由袁少林負責聯繫,因為香港病人組織聯盟是由數十個不同病類的長期病患者自助組織組成的聯合體,涵蓋不同病類,現時共有46個團體會員,會員人數達4萬多人。「我們選擇由不同病類的患者、照顧者、醫護人員、社工等分享,透過他們的真實經驗和感受,希望能夠以生命影響生命,為社會帶來更多正能量。」

基媽,分享照顧患腦癇症及智障兒子長達37年的經歷。

阿斯利康傳訊專員羅永嫻則是主力負責這30個故事的訪問工作。「我們暫時探訪了十多個故事主人翁,每一位的分享都非常鼓舞和精彩。」在訪問過程中,羅永嫻對病患照顧者的故事尤為深刻:「這些照顧者以樂觀積極的心態照顧患病的家人,他們認為照顧親人是自己的責任,沒有想過自己的故事能夠為其他人帶來鼓勵。這個計劃讓病患者或照顧者擔任一個傳遞正能量的角色,以自己的經歷感動他人,是對他們努力的肯定。然而,我從他們的身上吸收了很多正面積極的思想,每一個訪問對我而言都是一節生命課堂,令我覺得計劃非常有意義。」

沈祖堯教授分享他任醫護及教育工作的經歷。

互訴互助 增抗逆正能量
袁少林引述政府統計處在2013年調查統計,全港有逾137萬長期病患。他相信,是次計劃採訪的只是少數,還有更多令人鼓舞的故事有待發現。他期望生命同行館能夠拋磚引玉,讓更多同路人勇於分享他們的生命故事,感動其他人。袁少林慨嘆:「一個人面對逆境並不容易,很容易走進死胡同。互助能夠發揮重要的力量,讓他可以從他人的故事中得到啟發和力量,增加正能量和抗逆情緒,重新出發。」

朱溢釧則期望平台能夠成為復康界、醫護界,甚至社會認同的平台,藉着病友的分享,能讓公眾理解及包容病友的難處,幫助建立一個共融社會。

問及生命同行館的未來計劃,朱溢釧表示正與香港病人組織聯盟籌辦社區教育,如病友分享、體驗活動等。袁少林補充:「病人組織一向注重社區教育,以往每月會邀請不同學校的學生與病友、照顧者面談、交流,藉着社區教育活動,傳遞珍惜、幸福、希望的意義。希望生命同行館能夠再多做一步,讓社會大眾有更深刻的體會。」

(資料由香港病人組織聯盟及阿斯利康提供)

HK-4794 27/11/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