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墳場禁忌】墳場督導員入行17年細說墳場禁忌 最感觸校長爸爸天天到愛女墳前訴心事【有片】
發布時間: 2020/11/24 17:10
最後更新: 2020/12/03 18:15
華人永遠墳場管理委員會墳場督導員陳銘入行17年,被問及有否「見鬼」的次數已多到記不清。他在墳場的日子從未碰過靈異事,卻見盡觸動人心的世情。
陳銘於2003年入行,那年沙士肆虐後人浮於事搵工艱難,機緣巧合閱報見華永會招聘墳場督導員。「與家人商討,他們也欣然接受無反對。與朋友講,他們都覺得好奇,原來有這職位,也感到特別。」
聽聽陳銘講述他的工作:
入行時他年僅20多歲,行內算年輕。職責是督導執骨、落葬、安灰工程,他舉執骨為例:「睇執骨最緊要看人體脂肪最厚三樣東西:胸骨、盆骨和大腿骨,根據前人經驗,這三部分是人體脂肪最厚部分,也是最難分解,當這三部分都可撿拾出來,正常來說都能化體,再將骨殖放入金塔或骨箱安放。過程由石廠師傅負責,我就監管工程。」
除此以外,清潔與保安外判工人的日常運作他都會參與。清明重陽二祭前,他與同事會做足相關措施,以應付大量掃墓人士。
充滿神秘的行業?
他在墳場工作,總引起旁人的好奇﹕「我初入職時,爸爸都問我:是否要跳入墓地內幫手執骨?這是不用的。近十年八載,已很少人問我工作究竟做甚麼,根本一上網就找到答案。」
工作性質不是秘密,獵奇心態的人總愛問:靈異事件總會遇過吧?陳銘的答案往往令他們失望:「入行17年,未遇過怪事。事實上,我們的職責是幫助先人,如果往生者出來嚇我們,我們走了,誰幫他們呢?這裏是他們的人生目的地,妥善安葬自已安息,怨氣也應煙消雲散。」
無遇過怪事,但是行內禁忌倒是有的。其一,有傳說指,遇有先人落葬時,墳場員工的影子不要被棺木「壓住」,否則晚年會腰骨痛。
陳銘粗略估算,他監管過先人下葬的次數達數千,有時候難以避免「被壓影」,幸現時都沒大問題,腰板依然挺直壯健。
其二,去完墳場後,鞋子不會穿回家中。「其實這是衞生問題,免得被泥土沾污,現在疫情下更注重。」另外,行內規矩是農曆新年及盂蘭節月份通常少會進行執骨、落葬及安灰,因為這些日子均「大事勿用」。
拜祭禮儀活字典
陳銘是墳場活字典,後生一輩對傳統祭祀或認識不多,或者根據上一輩做法,是否正確也不知曉。陳銘指如化寶燒冥鏹時,不少人疑惑先人是否收到,也有人祭祀時離寶爐遙遠,先點着衣包,迅速快跑到寶爐。「這樣做其實很危險,燒傷跌倒自己兼傷及途人時有發生。
正確做法是,先點香予先人,再把已燃的香戳一個孔在已寫上先人名字的衣包上,最後將香與衣包一併火化。」他提醒到墳場要莊重、肅靜、勿高聲喧嘩,上一代人甚至不會穿露趾鞋到墳場。
這些年來,他在工作中遇到的難忘和感動事情多不勝數。「在將軍澳墳場工作期間,見一男士每天到愛女墳前,當時將軍澳華人永遠墳場未有行人徑,天天由油塘行上來最少半個鐘,對一個長者來說不是不辛苦。一問之下才知他是退休校長,因女兒意外離世,每日風雨不改來探望。他曾聽習俗,希望每天與亡女聊天,讓她死後亦能早日釋懷,盡早投胎轉世。其實他女兒病了一段時間,做父親已用盡一切辦法。」明白原委,陳銘既感動又感慨。
為兩老眾裏尋墓地
另一次在荃灣華人永遠墳場,早年因戰亂關係,兩位老人家逾半個世紀沒前來拜祭母親,對母親的墓地位置一臉茫然。舊時女性沒有全名鐫在石碑上,紀錄上連註冊名字都沒有,只得知姓氏。墳場有上千墳墓,猶如大海撈針。「他倆給我看先人的照片,我醒起有印象,因該處最近有工程,我曾踏足附近墓地。」
他帶領兩位老人家察看,果然是他們要找的先人墳墓,這兩個已屆七、八十歲的長者,一看到逝去母親的墓地即老淚縱橫,世事冥冥中似有巧合。「這工作並非錢銀可衡量,這些例子是給予我們前綫最大的滿足感。」
見到年輕往生者,陳銘都特別感觸。例如他在將軍澳華人永遠墳場,監督落葬不時見有少年下葬的中式棺木,約成年人棺木的一半長度。有次見一個七、八歲男童下葬,逝者長期病患日久,父母已釋懷,但男童的妹妹,不斷呼喊哥哥的名字,聞者淒酸。
見盡離逝,不知不覺間改變了陳銘對生命的看法。他爸爸早兩年離世,陳銘在他生前沒有忌諱直接問他葬禮想怎安排。「幸好有問過他,他是因在家跌倒失救突然離世,如沒有問可能不知如何是好。始終生老病死是必經,早些了解長輩身後意願,遵從他的心願做妥已無遺憾。」
做了這行後他更珍惜家人的相處時間,多留時間陪伴。「珍惜眼前人看似老掉了牙,但畢竟見盡壯健的人,話走就走,可以毫無預兆。」
寧馨園 早夭兒安心之地
荃灣華人永遠墳場於2019年興建了轄下首個專為未滿24周離世胎兒提供埋置或撒放骨灰服務的花園,名為「寧馨園」,寓意紀念美好的孩兒。陳銘說:「這些BB因為夭折或其他原因過世,他們因未夠24周離世,不屬於遺骸,香港法例流產胎不足24周會當醫療廢物處理。」設立寧馨園目的,是為父母釋懷,可以永久安置,服務全免,無分宗教。
面對夭折的個案,父母都朿手無策,因為沒有埋置服務。透過寧馨園,華永會不時與BB關注組、父母們聯絡溝通,成立之時陳銘剛駐守荃灣,所以感受特別深刻:「沒有寧馨園前他們都十分徬徨,無地方安放BB遺體,通常會到火化動物的地方火化成骨灰,骨灰無法可安置,只能在公園撒放,其實父母為此更傷心,長時間受困擾,而且火化費用亦高達兩、三萬元。」
父母在寧馨園可採取撒灰及用盒子埋置BB遺體,然後可於明信片及心意卡上,寫上對BB的心底話,像有一個渠道讓他們溝通,撫平傷痛。「能讓他們放下,也是我們最大得着。人最痛苦是別離,但這樣能使他們釋懷,十分人性化且有意義。」更希望是逝者已矣,生者如斯。
記者:周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