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生科學成績創歷屆新低全球排名急挫至第17位 學者指STEM活動未能銜接課程
發布時間: 2020/12/08 19:34
最後更新: 2020/12/09 14:45
「國際數學與科學趨勢研究(TIMSS)2019」結果今日(8日)下午公布,港生數學及科學科表現均比4年前遜色。科學方面,小四及中二學生排名分別急挫10位及11位,跌至第15位及17位,後者成績更是歷屆最低,有學者估計與港生不熟習電子版測試有關,亦有學者留意到有學校的STEM活動未能有效銜接課程。
四年一度的TIMSS踏入第7屆,今屆分析全球逾60個國家及地區學生數理學科表現,涉及逾58萬名小四及中二學生,本港有139間小學及136間中學參與,包括2,968名小學生及3,265名中學生。
科學方面,本港小四生由上屆2015年第5位,下跌10位至第15位,平均分亦減25分至531分;中二生排名亦由上屆第6位,下跌至第17位,分數為504分,比上屆546分大跌42分,亦是1995年首屆以來最低。
本港小四學生數學排名仍高踞全球第2位,僅次於新加坡,與上屆相同,但平均分下降13分,跌至602分;中二生則排第5位,微跌1位,次於新加坡及台灣等地,分數亦下降16分至578分。
至於分數達到「國際最高基準」的尖子比率,小四及中二的數學尖子比率分別為38%及32%,分別比上屆低7個及5個百分點;小四及中二的科學尖子比率則分別為8%及9%,分別下跌8個及3個百分點。
此外,本港學生對兩科表示喜愛及有學習自信的比率,均低過國際水平。
香港國際教育成就評價協會(IEA)中心主席、研究項目負責人及香港大學教育學院講座教授梁貫成指,今屆首度引入電子版測試(eTIMSS),參考以傳統紙筆評估進行的過渡研究,認為電子模式對香港表現有影響,指港生在電子測試較「吃虧」,雖然數學表現未見明顯下跌,但部分科學問題需要學生打字解釋,學生或因不熟習中文輸入法而表現遜色。
負責科學科數據的研究項目副負責人鄭文偉認為,測試模式轉變亦不足以解釋科學成績大跌的原因,結果並非反映本港電子學習較差,分析最近兩屆(即2015及2019年)的科學科課程並無變化、科學課時亦無減少,仍需搜集更多數據分析成因。
本身沒有參與研究的浸會大學教育學系教授梁玉麟認為,結果並非反映STEM教育失敗,但留意到STEM教育出現未能系統地銜接課程的情況,舉例如有小學STEM教師只教設計製成品的技巧,但不會教學科知識,出現「我有我教科學,佢有佢做STEM嘅嘢」,認為教育局及學界亦需推動STEM活動融入課程。
教育局指,將參考該項研究,以及香港學生在其他評估及活動中的表現,繼續與各相關持份者一起協作,促進學校教育的發展,詳情請看:【下一頁】
【TOPick 6 周年】壓軸大獎送6部iPhone12(128GB):https://bit.ly/36yXkmI
實時追蹤香港新冠肺炎確診者住所/出現地點,立即下載經濟日報App:https://bit.ly/2JdOaiS
記者:馮琪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