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研低成本自動病毒檢測系統可省83%成本 盼明年投入臨床試用

社會

發布時間: 2020/12/15 16:45

分享:

分享:

處理好的樣本,只需放入自動檢測分析機,就可以在最快15分鐘內完成檢測。(網上擷圖)

新冠肺炎疫情令公眾對醫療檢測技術更加關注,中大最新發明的微型檢測機械人系統,或有助將現有的檢測技術更進一步,令每次檢測只需50元和15分鐘。然而,有關研究仍未進入試用階段,而可檢測的病菌亦只有「難辨梭菌」一種。

中大團隊利用靈芝孢子作平台,於表面加上發出螢光的「碳量子點」,合成出微型檢測機械人。機械人會配合磁場驅動,要檢測出難辨梭菌,只要把機械人加入以鹽水稀釋的糞便樣本中,再把樣本放到顯微鏡下,就能觀測到發有瑩光的機械人在打圈移動。當機械人上的「碳量子點」遇上難辨梭菌的毒素後,兩者會產生化學反應,使螢光消失,從而確定患病,而瑩光消失的速度,亦可用作病毒量的分析。

難辨梭菌是醫院內最常見的腸道感染,受感染者會出現腹瀉、發燒和大便出血,嚴重時引發腹膜炎和敗血症致死。

負責研究的中大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副教授張立表示,採用微型檢測機械人有4大好處,包括成本低、檢測時間短、自動化和無需專業人員處理。他解釋指,傳統核酸檢測每次檢測成本約需約300元,而用微型檢測機械人則只需50元,節省約83%成本。另外,傳統檢測約要2至4小時才能得出結果,而微型檢測機械人只需約15至30分鐘。

張立又表示,微型檢測機械人過程自動化,對檢測人員的專業要求較少,需求的人手亦較少,相信如能實際投入應用,能大大減省檢測人手。

現時研究團隊正進入臨床試驗階段,期望此檢測系統可於明年在醫院投入試用。鑑於傳染病全球化,團隊正研發以此系統進行新冠肺炎病毒檢測,並用以檢測肺炎鏈球菌、沙門氏菌、病原性大腸桿菌及幽門螺旋菌等病菌。

【TOPick 6 周年】壓軸大獎送6部iPhone12(128GB):https://bit.ly/36yXkmI

實時追蹤香港新冠肺炎確診者住所/出現地點,立即下載經濟日報App:https://bit.ly/2JdOaiS

記者:陳梓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