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帆:屯赤隧道長度深度全港第一 興建時引入多項創新技術

社會

發布時間: 2020/12/19 11:26

分享:

分享:

接受過專業訓練的加壓工程人員在鑽挖艙內更換刀具。(陳帆網誌圖片)

連接屯門及機場的屯門赤鱲角隧道(屯赤隧道)將於12月27日通車,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今日(19日)在網誌提到,屯赤隧道是全港長度、深度第一的行車隧道,興建時引入了多項創新技術。

陳帆指,屯門赤鱲角隧道全長約5公里、深入水平面以下約60米,是現時香港長度和深度第一的行車隧道。屯赤隧道的走線橫跨交通繁忙的龍鼓水道,該處海床設有重要供電設施,工程團隊在海床底下以鑽挖方式建造,為全港第一條以這種方法興建的行車隧道。

工程採用了目前全球最大的隧道鑽挖機「秦良玉」,直徑逹17.6米,相當於6層樓宇的高度。「秦良玉」鑽挖時要面對花崗岩等堅硬的岩石,鑽挖機的200多個刀具亦會不斷耗損,工程人員需要經常檢查及更換。

陳帆說,由於工程在深入水平面以下約60米進行,四周的大氣壓力是地面的6倍,團隊第一次引進「飽和高壓」技術進行隧道工程,將接受過專業訓練的工程人員,把他們的工作及起居生活(包括飲食、休息、洗澡和睡覺),全數轉移到海床底下。工程人員以4人為一組,28天為一個工作週期,工作25天後,會到減壓艙居住3日,重新適應地面的大氣壓力,令工程人員要承受患上減壓病(俗稱潛水夫病或沉箱病)的風險減少。工程團隊總共進行了18個週期的「飽和高壓」作業,安全及有效率地更換了超過1,400個隧道鑽挖機刀具。

生活艙的內部設施及環境。(陳帆網誌圖片)

另外,建造過程中亦運用其他創新技術,如組裝合成技術配合建築信息模擬。隧道内壁、上方的抽風管道面板、中層道路護欄及公共設施走廊等,都使用大量預製組件興建等。

【TOPick 6 周年】壓軸大獎送6部iPhone12(128GB):https://bit.ly/36yXkmI

實時追蹤香港新冠肺炎確診者住所/出現地點,立即下載經濟日報App:https://bit.ly/2JdOaiS

記者:徐紹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