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赤隧道工程技術全球首創 一個改變慳2萬噸鋼鐵

社會

發布時間: 2020/12/24 07:00

最後更新: 2020/12/24 18:11

分享:

分享:

(左起)艾奕康有限公司香港區交通運輸駐地盤總工程師文漢祺、路政署主要工程管理處處長(專責事務)黃劍波、阿特金斯顧問有限公司副董事陳可瑜、寶嘉—布依格聯營項目經理羅迪高均是屯赤連接路工程的參與者,其中陳可瑜和羅迪高更因此獲得多個工程獎項。(馮漢柱攝)

屯門至赤鱲角北面連接路將於12月27日通車,而工程能如期完成,背後的一眾工程人員功不可沒。其中在屯赤隧道的工程上,工程團隊更用上全球首創的「15環毛蟲形連環連續牆」技術,成功將工期大幅縮減,亦能減少2萬噸鋼筋工料令工程更環保。

工程採用的連環連續牆的技術最終獲香港和英國的機構認可頒獎,獲獎工程師之一阿特金斯顧問有限公司副董事陳可瑜表示,有關技術未來可用於香港其他工程,英國和歐洲已有工程正考慮使用。另一位獲獎工程師之一的寶嘉—布依格聯營項目經理羅迪高則表示,在工程上追求創新並非為了爭奪獎項,但真正獲獎時亦忍不住為工程團隊感到自豪。

尚有不足3日,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就會全面通車,大眾最關心的莫過於能節省多少時間?屯門公路自此能否不再「塞車」?但其實屯赤過海隧道通車,同時代表了本港工程技術再進一步,當中使用的全球首創工程技術,更獲國際關注,英國、歐洲國家的工程團隊正考慮採用。

弧形連續牆  取代傳統直立式

這項技術名為「15環毛蟲形連環連續牆」,具體而言,即是用15個相連的弧形連續牆取代傳統的直立式連續牆,以抵抗水壓和土壓,而每個弧形的中間都會有混凝土作為支點。連續牆長達500米,形成深達43米的圍堰,由於形狀和構造有所不同,牆身的受力點由「2D」變為「3D」;簡單來說,即以拱橋的原理,將土壓和水壓分散由全幅牆身承擔。

有份負責設計的阿特金斯顧問有限公司副董事陳可瑜解釋指,如沿用傳統的直立式連續牆,工程需要搭建9層的臨時支,料需用到2萬噸的鋼筋,加固時亦需要大量灌漿;而工程空間和安全程度亦會因此而減少。而採用新技術下,工程減省了大量加固工序,工程的工期縮短了6至10個月。

正推廣技術  英歐等國擬採用

她又指,「15環毛蟲形連環連續牆」的技術有很大轉換性,在其他涉及挖掘的工程上仍可以應用,而阿特金斯仍正將此技術向外推廣,現時英國和其他歐洲國家均有工程正考慮採用以上技術。

其實最初選用「15環毛蟲形連環連續牆」,更多是技術上的考慮多於環保和成本考慮。工程承建商寶嘉—布依格聯營的項目經理羅迪高就解釋,今次選用新技術,是因為工程上需用直徑17.6米的鑽挖機開挖海底隧道,如在隧道「破口」安裝太多臨時橫向支,則難以預留足夠位置予鑽挖機通過。他又補充指,另一個原因是受政府設定的通車日期受限,需於有限的時間內做最多的工程,最後才會在此構想。

15環毛蟲形連環連續牆」的技術在本港工程業界和英國亦備受認可,除了獲香港工程師學會頒發2020年的創意獎,更獲英國工程雜誌《New Civil Engineer》所舉辦的「NCE隧道工程獎」頌發創新設計獎項。

概念變實際工程  仍充滿困難

對於獲獎,陳可瑜表示在應用新設計上,團隊可謂下了「苦工」,並反覆測試,對獲獎感到高興。

羅迪高則指工程團隊對此感到自豪,他又笑稱,報名參賽工程師學會創意獎後要對評審進行報告,當時被嚴厲的評審連番質問,令他一度以為與獎項無緣。他續指,其實有關概念一直存在,但要將概念轉為實際工程仍然充滿困難,如要設計並製作連續牆之間的Y型平台,並保持其堅固就是一大挑戰。

【TOPick 6 周年】人人有份 送6萬份中移動(30GB)5G本地數據:https://bit.ly/36yXkmI

實時追蹤香港新冠肺炎確診者住所/出現地點,立即下載經濟日報App:https://bit.ly/2JdOaiS

記者:陳梓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