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醫生】乙型肝炎新藥最快3年後面世患者有望斷尾 袁孟峰奪裘槎獎願餘生留港貢獻 

社會

發布時間: 2020/12/25 09:00

最後更新: 2020/12/25 10:41

分享:

分享:

袁孟峰推算,全港約有56萬人正帶有乙型肝炎病毒,約27萬人為社區中的隱型患者(梁家榮攝)

慢性肝炎可謂隱形殺手,潛伏期以數十年計,逾9成帶病毒者毫無病徵,延誤診治更有3成機會可演變成肝硬化甚至肝癌,大大收窄治療方案;即使及早發現,現時慢性肝炎患者亦需終生依賴藥物來抑制體內病毒。

為免病人終生受服藥之苦,港大醫學院內科學系副系主任兼腸胃肝臟科講座教授袁孟峰,花6年時間致力研發嶄新針劑藥物,爭取最快3年後為病人帶來曙光,更因而榮獲今年「裘槎優秀醫學科研者獎」。  

點擊圖片放大
+5
+4

「有病人去到面黃、肝有腹水,一來到(求診)我就知就大件事,個肝已壞得七七八八。」袁孟峰憶述,約一個月前一位60多歲男病人來求診,當時已出現面黃及腹脹,經診斷後證實患上乙型肝炎,更已出現肝硬化,「治療方法好限制」,幸好及時發現可進行切除手術,但亦恐有併發症等後遺症;袁警告:「如演變成肝癌,太後期的話肝又切割不到、又換不到,就要作化療。」

袁孟峰解釋,肝炎以乙型殺傷力最強,感染途徑包括母胎傳染,或初生時期與帶菌父母長期接觸,不過逾9成患者無明顯症狀,直至有3成機會進一步演變成肝硬化和肝癌才求診,而通常約6旬後體內病毒量最高,即潛伏期可長達數十年,袁提醒:

當你眼黃、小便像普洱茶一樣深色、腳腫、腹腫,即有腹水,肝已壞8至9成。

不過即使及早發現帶菌,也是另一個惡夢的開端。袁孟峰形容乙型肝炎病毒為「世界上最聰明的病毒」,「病毒像一個工廠,會生產出RNA、DNA及抗原,而病毒的抗原有『催眠』患者免疫系統的能力」,而現行的口服藥物只能降低病毒的核酸分子RNA及DNA,故要抑制病毒免損害肝臟,則必須終生服藥。

因此,由袁孟峰率領的港大肝科研究團隊於6年前起研發10多種針劑藥物,冀同時降低病毒的RNA、DNA及抗原達致「功能性治療」,

將病毒表面抗原降低到量度不到的水平,那我就會告訴病人,你身體的免疫細胞已甦醒,食緊的口服藥都可以停,由自己免疫系統控制病毒。

袁續指,部分藥物於第一、二期研究中表現理想,如其中一款針藥由8名病人於9個月內注射9劑後,其中33歲女子及40多歲男分別於半年前及2年前已停了口服藥物,餘下6人病毒抗原量亦有明顯減低,故可踏入第三期研究,料首隻藥物最快3至5年後可面世,他坦言藥物面世初期藥物價格或高昂,但相信價格會逐步回落。

本港在1988年推出普及乙型肝炎免疫接種計劃,即1988年或以後出生的港人已受到乙型肝炎疫苗的保護;而港大醫學院於2015年2月至2016年7月間,在全港抽取逾1萬名成年志願者的血液檢驗,發現乙型肝炎患者佔7.8%,感染率為全球首5位高,而絕大部分為1988年以前出生的市民,更有近半人不自知。由此推算,全港約有56萬人正帶有乙型肝炎病毒,約27萬人為社區中的隱型患者。

袁孟峰建議 ,港府應成立慢性肝炎專責部門,讓1988年或以後出生的港人注射疫苗及接受檢測,「其實好快好簡單,拮手指滴血就搞掂(檢測),1至3年就可完成成個計劃」,以進趕世界衞生組織於2016年訂下2030年消滅乙型和丙型肝炎的目標,又批評若按現時「預防及控制病毒性肝炎督導委員會」「捨難取易」的工作態度,「相信要好多年才可達標,香港必須加把勁」。

【非常醫生】一家七口住公屋廚房開摺枱溫書 港大肝臟教授袁孟峰:我不是贏在起跑綫

作為國際首屈一指的乙型肝炎研究者,除了行醫濟世,袁孟峰亦不忘為病人研發新藥冀能「斷尾」,因而榮獲今年「裘槎優秀醫學科研者獎」,亦受瑞典卡羅琳學院諾貝爾大會邀請,提名候選人角逐2020及2021年度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提到曾有海外大學曾向他招徠,於本港土生土長的袁直言未曾動搖:

香港給我很多東西、港大給我很多東西,既然我有今日少少成就,我都好想貢獻香港大學,所以我都好想在團隊中栽培多點人去做多點醫學研究。

 【TOPick 6 周年】壓軸大獎送6部iPhone12(128GB):https://bit.ly/36yXkmI

實時追蹤香港新冠肺炎確診者住所/出現地點,立即下載經濟日報App:https://bit.ly/2JdOaiS

記者 : 鄧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