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暖大法】體溫34度已患輕微低溫症 陳沛然解構低温症常見症狀

醫生診症室 11:02 2020/12/31

分享:

分享:

陳沛然解構低温症常見症狀。

受強烈寒潮影響,今早(31日)天文台氣象站錄得最低氣溫8.1度,成為入冬以來的最低紀錄,大帽山更錄得最低氣溫-1.2度。截至上午9時50分,多區氣溫普遍在10度以下,大帽山氣溫維持在0度。

立法會議員、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陳沛然引用4年前自己撰寫的文章,解構低溫症徵狀,並提醒大家多關心長者及長期病患者。

陳沛然醫生4年前撰文〈我真係見過因低溫症而死亡的人〉,分享每年冬天於急性普通內科病房都遇到不少患低溫症的病人:

你有無見過低溫症的人?我見過,我真係見過,也照顧過和醫治過。每年冬天,都會有老人家因為低温症入醫院, 我做了十多年急性普通內科病房,體温35度我見過,低至29度我都見過。這個星期(編按:2016年1月)我也有一位四十歲有長期病的女士,患了低溫症被送入醫院治療。

點擊圖片放大
+5
+4

甚麼是低溫症?

陳沛然醫生解釋當身體熱量流失的速度比產生更快時,身體溫度低過華氏95度即攝氏35度,便會導致低溫症,心臟,神經系統和其他器官將不能正常工作。如果不進行治療,低溫可最終導致心臟呼吸系統衰竭而死亡。 他續指,輕微低溫症發生在體溫攝氏34至35度,隨著體溫開始下降,身體本能就是希望努力提高體溫。

低溫症有何症狀

包括顫抖、飢餓、心跳加快、呼吸急速,低體溫更會影響中樞神經系統,症狀包括疲勞、輕微混亂、說話困難、手腳缺乏協調等。

當體溫跌至攝氏34度以下,便會出現中度至嚴重低溫症,身體為了保命而開始減低各大器官運作,例如不再顫抖、心跳減慢變弱、呼吸變得淺慢,進一步影響中樞神經系統,包括言語不清或喃喃自語、動作笨拙不協調、想睡覺、混亂例如試圖除去禦寒的衣服、甚至逐漸喪失意識。

如何處理低溫症患者

遇到低溫症,請盡快送患者往醫院治理。等待救援時,首先應該把患者移離冰冷的環境, 除去濕衣物,蓋氈保暖, 並慢慢地為患者增加體溫,可給患者喝熱飲品,吃熱的食物。不應該喝酒,因為酒精會令血管擴張,喝酒後雖會短暫感到溫暖,但之後卻會加速流失身體熱能。

最後陳沛然醫生呼籲,大家不要為了好奇而到寒冷地方觀看奇景,因為有可能增加消防員、救援隊和醫護人員的工作負擔,自己亦有生命危險:

請大家不要為了好奇而增加消防員、救援隊和醫護人員的工作負擔,也不要只為了刺激而冒生命危險。我試過救低温症的人逃出鬼門關,也遇過努力搶救了幾天,但因併發症器官衰竭而死亡的患者。你有無見過低溫症而死亡的人? 我見過,我真係見過。

同場加映:中醫師教你KO手冰腳凍 保暖腎俞穴+風池穴預防宮寒

女士們很容易手冰腳凍,所以注意穴位保暖很重要!今集《活得健康啲》請來註冊中醫何慧欣為我們講解手冰腳凍的原因,教我們保暖甚麼穴位,不要受寒。

TOPfit 推出食物資料庫,搜羅本地多間餐廳及逾千款食物營養標籤,令您食得有營又健康 立即查看:bit.ly/2UJP4dx

【TOPick 6 周年】壓軸大獎送6部iPhone12(128GB):bit.ly/36yXkmI

責任編輯:羅嘉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