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測體質】中醫九型體質兩類人易患中風心臟疾患 中醫師教自測專屬體質未病先防【內附九型體質特徵】

醫生診症室

發布時間: 2021/01/08 10:37

最後更新: 2021/01/08 13:37

分享:

分享:

翁醫師指出,找到專屬於個人的體質,制定適合的養生保健方案,改善體質,針對性去預防疾病,做到未病先防,提高生活質素。(iStock)

翁醫師指出,找到專屬於個人的體質,制定適合的養生保健方案,改善體質,針對性去預防疾病,做到未病先防,提高生活質素。(iStock)

從來都說生病才醫已是遲了,如能在防病上及早做足工夫,情況會截然不同。中醫向來強調治未病與體質之間的重要性,了解自己體質,在生活作息及飲食相配合,針對性去預防疾病,做到未病先防是上策。

近年香港醫學界致力推動基層醫療,旨透過健康推廣、疾病預防、疾病管理及醫療支援促進市民的健康。基督教聯合那打素社康服務註冊中醫師翁霆耀這種預防醫學的概念與中醫「治未病」的思想不謀而合。

「中醫學自古重視疾病預防和形成了有效的防治原則,在《黃帝內經》中就提出了『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理念。當中包括『未病先防』、『已病防變』和『瘥後防復』3個階段,這3個階段正好與基層醫療的3層預防思想相脗合。」

第一層:未病先防

透過健康推廣、諮詢、輔導服務和教育活動,以推動健康的生活模式,預防慢性疾病,翁霆耀醫師指出,這正如中醫的「未病先防」,是指在人體未發生疾病之前增強體質、護養正氣,提高抗病能力;適應環境,避免致病因素的侵害,以防止疾病的發生。

他說,防病應該做到以下幾方面:增強正氣、調攝情志、健身鍛練、調節生活、合理膳食、謹慎起居,並宣導八段錦、太極拳等有益身心健康的健身功法,同時輔以針灸、推拿、藥物調養等方法調節身體的生理狀態,以達到保健和防病,提高人們的整體健康水準與生活品質的目的。

患哮喘及風疹的過敏體質屬於特稟體質,或與遺傳有關。(iStock) 患哮喘及風疹的過敏體質屬於特稟體質,或與遺傳有關。(iStock)

第二層:已病防變

以健康風險評估及篩查,及早辨別健康問題,以作出相應跟進或治療,與中醫的「已病防變」相似,即及早治療,防止病變。人體在患病之後,及時採取有效措施,早期診斷及治療,阻止疾病的發展和傳變,以防止惡化。「如中醫藥在防止冠心病心衰的發生、避免糖尿病併發症的出現,以及延長腫瘤患者的生存時間、改善生活質素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優勢。」

第三層:瘥後防復

透過慢性疾病管理及社區復康服務,以控制病情。中醫的「瘥後防復」同樣是預防疾病復發,是指疾病初愈時,適當地調養方法及善後治療,以防止疾病再度發生所採取的防治措施。翁醫師說:「疾病恢復期,人體正氣尚未復元,疾病症狀雖已消失,但病根未除,若因調養不當或治療不徹底,受某種因素誘發,將使潛伏於體內的舊病復發。」而「瘥後防復」,當中亦包括了對一些慢性疾病的管理和調理。

各種體質表徵

中醫向來強調治未病與體質之間的重要性。要知道自己屬哪類體質,可以通過一份中醫體質調查表,進行客觀評估。但體質往往是複雜的,中醫師會再通過望、聞、問、切四診,綜合分析,才找到專屬於個人的體質,制定適合的養生保健方案,改善體質,針對性去預防疾病,做到未病先防,提高生活質素。

點擊圖片放大
+3
+2

翁霆耀醫師簡述各型體質如下:

1.平和質:身心健康,面色、膚色潤澤、精力充沛、性格開朗、較少患病,遵循日常養生之道。

2.痰濕質:多體胖、痰多、多汗而黏、遇潮濕天氣周身重墜感、易患糖尿病、心臟病及中風等疾病。

3.濕熱質:易生暗瘡、面油偏多、口乾口苦、濕重炎熱環境周身重墜困倦、容易心煩氣躁。

4.氣虛質:氣短懶言、容易疲倦、肌肉鬆軟、精神不振、性格內向、易患感冒及內臟下垂等病。

5.陰虛質:多有手足心熱、易口燥咽乾、較喜冷飲、大便乾、性情急躁、易患失眠及咽痛等。

6.陽虛質:較怕冷、手足不溫、肌肉不壯、喜愛熱飲、精神不振、面色㿠白、性格沉靜、發病多為寒證、體虛。

7.氣鬱質:多疑、憂鬱多慮、情感脆弱、易患抑鬱等情緒疾病、不耐受陰雨天氣。

8.血瘀質:面色口唇暗淡、易煩、健忘、易出現瘀斑、不耐寒、易患痛證、中風、心臟等病。

9.特稟質:多是遺傳性,如過敏體質易患哮喘、風疹、鼻敏感等疾病。而生理缺陷會出現智力發展遲緩、肢體畸形等,對外界環境適應力差。

無論屬何種體質,養生重點皆在於生活規律、飲食有節、少食過辛辣及肥膩等食物、適當運動、充足睡眠和不要熬夜。除上述養生之道外,有需要可配合中醫的針灸、保健方及推拿等。

記者:周美好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