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大及中大推出「精胺風險評分」診斷前列腺癌 約37%病人可避免進行前列腺活檢程序

社會

發布時間: 2021/02/08 15:30

最後更新: 2021/02/10 16:09

分享:

分享:

(左起)中大醫學院外科學系泌尿外科組副教授趙家鋒醫生、浸大化學系教授及系主任黃嘉良、中大醫學院外科學系泌尿外科組教授吳志輝共同研發「精胺風險評分」。(浸大圖片)

浸大及中大推出「精胺風險評分」診斷前列腺癌浸會大學及中文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共同研發「精胺風險評分」,配合尿液測試,為診斷前列腺癌提供一個非入侵性和更可靠的方法。他們研究發現,約37%病人可避免進行前列腺活檢程序,而最終證實他們沒有患上前列腺癌。研究結果最近發表於科學期刊《前列腺癌和前列腺疾病》。

前列腺癌在香港男性最普遍及最致命的癌症中,分別排行第三及第四位。前列腺癌由前列腺異常及不受控制地生長引致,普遍用作診斷的醫療程序有兩種,包括直腸指檢,以及血清前列腺特異抗原血液(PSA)測試。對亞洲人而言,PSA高於4 ng/mL (每毫升血液含多於4毫微克前列腺特異抗原)的人士,一般被視為有較高風險患上前列腺癌,醫生通常會建議他們接受前列腺活檢。由於前列腺活檢程序有入侵性,病人須承擔出現併發症的風險。

尋找更可靠及非入侵性的前列腺癌診斷方法,浸大化學系教授及系主任黃嘉良、中大醫學院外科學系泌尿外科組教授吳志輝、副教授趙家鋒醫生自2014年開始合作,發掘新的生物標記,補足PSA測試。他們發現,一般前列腺癌病人的精胺(一種生物鹼分子)水平較低,為診斷前列腺癌提供線索。

前列腺癌病人精胺水平較低

研究團隊在2015至2019年招募905名病人參與研究,以探討精胺的診斷表現。該些病人的PSA水平高於正常,及/或直腸指檢結果異常,將接受前列腺活檢。在905名病人之中,PSA水平為4至20 ng/mL的600人被納入研究分析,尿液樣本結果顯示精胺水平在最低四分位數的病人,約有49%患有前列腺癌,是精胺水平在最高四分位數病人的近三倍(17%)。

研究團隊使用尿精胺水平數據及其他三項臨床參數,包括直腸指檢結果、PSA水平及前列腺體積,製定「精胺風險評分」,以更準確地評估病人的前列腺癌風險。「精胺風險評分」愈高,病人患上前列腺癌的風險愈大。並建議「精胺風險評分」高於6.2的病人,才要進行活檢程序。而根據「精胺風險評分」研究收集的數據計算,顯示約37%的非前列腺癌患者,可避免進行活檢程序。

TOPick登陸MeWe啦:https://mewe.com/p/topick

實時追蹤香港新冠肺炎確診者住所/出現地點,立即下載經濟日報App:https://bit.ly/2JdOaiS

責任編輯 李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