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路」不見了 T形路牌失蹤

特寫 22:09 2021/02/23

分享:

分享:

銅鑼灣二級歷史建築聖保祿修院外的T字形棉花路路牌,近日突然消失。(fb專頁香港慢遊 Ramble In Hong Kong圖片)

舊式T字形路牌買少見少,銅鑼灣二級歷史建築聖保祿修院外那塊「棉花路」突然消失,網民廣為關注,路政署亦已報警。

facebook專頁香港慢遊和灣仔區議員楊雪盈昨日先後發帖指,不少人告知修院外的棉花路T形路牌已被拆去,呼籲各界提供綫索。民間組織道路研究社亦對路牌失蹤深表關注。

由網絡舊照可見,不翼而飛的T形鑄鐵路牌的英文字Cotton Path屬左書,但三隻中文字仍是右書,跟現時中英皆是從左到右的長方形路牌,迥然不同。

至於棉花路之名,香港慢遊指是源於1898年由怡和洋行創辦的香港棉紡織染公司,廠方會加工印度入口的棉花織成棉綫,製成胚布、衣襪等。該廠一直營運至1914年,才搬至上海,原址後來發展成聖保祿修院、聖保祿醫院及聖保祿學校建築群。

路政署2016年曾指出,全港大槪僅存80塊T形路牌,多數集中在灣仔區和深水埗區。由於它們一般置於舊建築物的外牆,故即使沒有被賊人偷走變賣,亦很有可能因舊樓拆卸去向不明,像土瓜灣鶴園街T形路牌能輾轉捱過重建,將於市建局煥然懿居二期項目重見天日,實屬少數。

翻查資料,開埠之初,本港只有極少數路牌,大多數為正方形。到了19世紀末,T形路牌慢慢出現,其後港英多次更改用料和式樣,如用鑄鐵取代石屎和瓷磚、取消中英文的分隔綫,以及令路牌角更圓滑等,60年代再開始轉用長方形路牌。

責任編輯:姚沛鏞
 

香港經濟日報 App

免費即時新聞

立即掃描

搶先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