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膠污染】港人日棄逾1,200公噸塑膠製品 消委會籲大眾正視問題【內附走塑貼士】

社會

發布時間: 2021/03/15 13:06

最後更新: 2021/03/15 13:06

分享:

分享:

港府膠袋徵費實施至今已近12年,惟本港廢塑膠棄置量仍然高企堆填區第3位。(經濟日報資料圖片)

塑膠污染是全球正在面對的問題,港府膠袋徵費實施至今已近12年,惟本港廢塑膠棄置量仍然高企堆填區第3位,各種塑膠製品每日棄置量多逾1,200公噸。消委會藉今日(15日)是國際消費者權益日,響應號召,呼籲政府、商戶和消費者正視日益嚴重的塑膠污染問題,身體力行,源頭減廢。

國際消費者聯會(Consumers International)將今年國際消費者權益日(3月15日)的主題定為「應對塑膠污染」(Tackling Plastic Pollution)。本港消委會指,本地廢塑膠的回收率只得8%,跟全球的整體廢塑膠約18%的回收率相比,成效遠低於國際水平,香港至今只有「塑膠購物袋收費計劃」,以及上月才開始公眾諮詢的塑膠飲料容器生產者責任計劃,建議政府推出更多減塑措施,從源頭減廢和塑膠回收雙管齊下,除了立法,更可以創新的方式鼓勵大眾身體力行減塑。

消委會舉例說,其他地方已相繼立法,逐步禁止一次過使用的塑膠產品,例如歐盟將於2021年開始全面禁止使用塑料吸管、即棄餐具等;加拿大將於今年開始禁止使用6種一次性使用的塑膠產品(包括即棄膠袋、吸管、即棄餐具和食物盒等);內地亦已於今年元旦日起,全面禁用即棄膠飲管,真正達至源頭減廢。

消委會稱,不少塑膠物料的密度低,令儲存及運輸廢塑膠的成本增加,以致回收成效不高,認為政府可進一步加強利用創新科技和其他誘因鼓勵回收廢塑膠,例如逆向自動售貨機先導(簡稱為「入樽機」)計劃,向市民提供回贈。

該會續言,供應商推行的產品回收計劃,在減少原材料對環境影響的同時,亦為消費者提供回收渠道,甚至有折扣優惠,既環保又有利消費者,未來,期望會有更多供應商效法;又建議市民簡單改變生活習慣,從日常生活開始與塑膠「絕交」,點擊圖片即睇走塑貼士:

點擊圖片放大
+4
+3

更多消委會報告,即睇:https://bit.ly/3s5Bf77

TOPick登陸MeWe啦:https://mewe.com/p/topick

實時追蹤香港新冠肺炎確診者住所/出現地點,立即下載經濟日報App:https://bit.ly/2JdOaiS

記者:陳曉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