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婚爸爸】離婚調解助梳理前配偶關係轉變 支援離異爸爸走出困局拓新親子關係

育兒資訊

發布時間: 2021/03/17 17:33

分享:

分享:

離異爸爸Bill表示,希望藉著訪問為面對離異而徬徨的人提供多點出路,讓更多人明白離異爸爸的需要,希望社會、法庭能多點平等對待。

夫妻離異,需要面對各種繁瑣的法律程序及生活適應,加上一般認為離異對妻子的傷害較大,離異爸爸所遇到的問題和困難,往往沒有人關注。香港家庭福利會為離異爸爸而設的支援服務,除為同路人提供多點出路,也希望給孩子兩個愉快的家。

由婚姻走到離異,未必如電視電影般需要大起大落的情節,只是雙方漸行漸遠,自然而然就走到那一步。

離異家庭在生活適應上往往遇到不同挑戰,但夫妻關係結束後,父母仍可以兒童成長的利益為大前提。(iStock圖片)

Bill與前妻拍拖4年後結婚,婚後一年多懷了長子,相隔9年次子出生。在大仔成長階段雙方雖有爭拗,但Bill認為婚姻就是如此,總有開心與不開心的時候。然而在爭執過程中,卻積累了很多核心問題無法處理。2011年,在一次爭吵中對方直接提出離婚,Bill二話不說便接受了,並在朋友建議下見輔導,約1年後,對方單方面終止了輔導會面。

當時的問題多是在大仔管教上,自己個性急躁,也會責罵孩子。輔導過程由第三者帶自己用另一角度看事情,有助改善雙方的溝通方式;整體而言與輔導員溝通得很好,很真切。

離異過程漫長

雙方其後沒有再提離婚,Bill稱,那時仍維繫著家庭關係,會一家大小往外地旅遊,也有夫妻生活。「至幼子升上小學後確診患有ADHD,一家人的注意力都轉移到他身上,大大小小的爭執繼而不斷發生。」

Bill自言可接受雙方有不同意見,但面對幼子的教養及學業,在價值觀及處理手法上有很大分歧,很多原則性的做法不能認同。至2016年,一次與幼子外出時選擇吃甚麼菜式,竟成為決定離婚的觸發點。

Bill當時與幼子細看商場的食肆指南,並逐一閱讀指示牌上的每個字,對方感到不耐煩而離去,孩子隨後追上,對方更叫兒子不用理會爸爸。Bill自覺既然被無視,不如正式離婚,自此同一屋簷下也不再一同吃飯。其後對方提出交予家事法庭處理,Bill因不希望雙方像打仗般,建議參與調解,並由2016年10月開始做了多次婚姻輔導,12月對方要求進入離婚調解。2016年12月,Bill被要求1個月內搬離居所。「最終還是要由法庭解決,2018年正式入紙離婚,至2020年11月法庭頒發離婚令,整個漫長的過程持續了3年多。」

Bill在離婚調解時考慮到兒子的因素,決定自己遷出;同時希望兒子看到爸爸努力生活,讓他們都有正向態度。(被訪者提供)

先調解後上庭

Bill自言是次接受訪問,只是希望為面對離異而徬徨的人提供多點出路,讓更多人明白離異爸爸的需要,希望社會、法庭能多點平等對待;同時也讓必定受影響的子女,有機會得到合宜的支援和情緒處理。

最不希望的,是因自己接受訪問而引致對方及兒子受到攻擊或傷害。

離異過程一路走來不易,Bill先後參與過家福會的多個小組,當中接觸到不少離異爸爸,都是入紙離婚後才由法庭轉介作調解。「上庭是去打仗,調解是協商,其實是互相矛盾,心態上很不同,雙方也難以溝通。」他認為先調解及協調共親安排後上庭,可讓大家有一個討論的空間。

Bill由參與婚姻抉擇輔導、調解及親職協調服務,前後共半年多,由第三方帶領商議兒子的探視安排、金錢分配,有較客觀的討論。「單是兩人自己傾,背後總帶各自的憤怒,也有太多主觀意願,調解員的角色中立,也會提出建議看雙方能否接受。」親職協調員也讓他們明白如何協調才能做到兒童為本。

調解過程前後達數十小時,每小時收費約700元,花費不菲,但Bill認為絶對會比上庭由律師處理較佳,除了較便宜,也減少了上庭的爭拗,調解過程中亦能建立到一個基礎供參考,即使部分內容在上庭前被推翻了。

點擊圖片放大
+5
+4

有質素的親子時間

面對家庭和親子關係的改變,Bill強調自己首要考慮的是兒子的成長與福祉,希望對他們的傷害減至最低。

兒子現時由媽媽照顧,Bill形容在管養上像在兩種價值觀下跟父母相處。因此,他會盡量讓兒子理解事情背後的因由,希望他倆能有獨立思考、批判及解難能力。他會跟大兒子解釋處境,並盡力讓小兒子感到爸爸沒有離開或放棄他。

所有優先次序都以他們為首。

現時,他與幼子每星期可見面,每月有兩次到爸爸家留宿,過去Bill會駕車帶他參與大小活動,如溜冰、繪畫、感統訓練、基督少年軍等。「在當司機的過程中互相傾談,也是有質素的親子時間。」此外,他也讓幼子參與家福會的「大手牽小手」計劃,與其他離異家庭的哥哥姐姐結伴同行,由朋輩分享各自的處境,互相聆聽支持,能夠幫助孩子適應父母離異。

大兒子現時已大學畢業,雖然較少見面,Bill會讓他知道自己的關心,但盡量給予自由。他坦言,也擔心父母的婚姻影響兒子,更曾與他分享自己已不再相信承諾,也自覺沒有人有資格作出甚麼承諾,不過仍會相信愛情,希望他有正面的感情觀念。
 
接納喜怒哀樂

離異過程拖延數年,Bill走過不少心路歷程,對傳統認為男士必須堅強的說法不予認同。

曾跟兒子分享過,接納所發生的事、接納自己的喜怒哀樂,即使真情流露、流淚,也是堅強和勇敢!

家福會的非同住離異爸爸親子日營。(被訪者提供)

作為過來人,Bill認為離異爸爸千萬不要收埋自己,在需要時應早點尋找支援。他便積極參與為同路人而設的離異爸爸支援小組,除了藉此了解到法律程序、減少憂慮,在情緒上也有支持。他自言首次參與小組前也抱忐忑心情,但別人的經歷就如一鏡子。

有離異爸爸前後8年也未能達到共識,也有爸爸一直未能與不同住子女見面……相對而言,自己的情況已值得感恩。

他續稱,不同住的一方,因發球權永遠不在自己那邊,所承受的壓力往往沒人注意。「這一年間疫情持續,不同住爸爸更統統變了大型病毒,基本上難以與子女見面!」而在離異爸爸的月聚中,大家會分享其困難及與孩子連繫的方法。

記者︰李越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