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齡安居】$15萬裝修型格長者家 門框間色追上潮流又安全
發布時間: 2021/03/23 08:00
最後更新: 2021/03/23 13:04
市區舊樓不乏獨居長者租住劏房、天台屋。在市區重建下,不少舊樓長者租戶陸續獲安置到公屋定居,卻未必有能力為新居添置合適家具。有家居設計師夥拍市建局,設計出型格長者家,改造公屋清水房,加入銀齡友善設施,讓長者住得更安心。按單位170平方呎,裝修費只需約15萬元,由市建局悉數支付。
先睇蔡伯舊居情況:
蔡伯73歲,已經退休,4個月前搬入藍田平田邨的一人單位。新居光猛通風,有獨立廚廁和玄關;起居室放置加大單人床後,還有空間擺放衣櫃、電視機。即使三五知己、社工家訪,起居室亦有足夠空間招呼客人,完全看不出單位僅約170平方呎。新居四正,蔡伯適應力顯得更強,「好鐘意呢間屋,住得好舒服,土瓜灣就不行,亂七八糟。」
舊屋九樓行到病 屋頂漏水
他口中的土瓜灣舊居,唐樓位處市建局重建範圍,住在9樓天台屋。住了10年,每日行樓梯上落,他由健康體魄,一步一步行出病來,「後來要行吓抖吓,先撑得上9樓,之後個肺開始有事。」
蔡伯患上肺氣腫,雙眼又有白內障;在香港無親人,是獨居長者。家頭細務要一力承擔,舊居日久失修,雨季屋頂漏水,他要搵盤找桶來載水,照顧得自己,卻顧不上傢俬,全泡湯報銷。有時候,天花更有老鼠掉下,四圍亂竄。
市區重建下舊居容不下蔡伯,惟有暫住長者之家,待政府安置往新居。市建局把蔡伯個案轉介到聖公會福利協會,由機構社工、家居設計師組成的團隊操刀,協助蔡伯搬屋。負責個案的設計師、協會經理(設計及物業管理)陳詠琳憶述,去年5月開始跟進個案,跟蔡伯多次面談,得悉他獲編配公屋後,就準備開展設計工程。
即睇公屋清水房變樂齡居:
多傾偈建互信 可微調設計
「蔡伯原先好堅持,唔喜歡張床打橫放,硬說要打直放才好。但我們解釋這樣擺位,就不夠空間進餐。」陳詠琳稱,跟進銀齡族個案,必須花時間跟長者傾偈,取得互信,逐步微調室內設計,「這是一種關懷。讓他明白,我唔係畀本小冊子佢睇,就打算了事。」利用設計圖,陳詠琳跟蔡伯權衡各方案利害,最後改變蔡伯初衷。
此外,團隊還要掌握長者喜好。陳詠琳稱,起居室的衣櫃,包括衣櫃間隔和高度;以至電視機、地櫃擺位,也融入蔡伯意願。之後再按蔡伯個人需要,加入特色設計,例如玄關門框髹上鮮黃色,跟白色牆身相間,這是陳詠琳最滿意的設計。「鮮黃與白色,就是對比色,可以讓蔡伯看得更清楚。設計看上去也很舒適,對嗎?」記者懵懂追問,黑、白色不會更看得清楚嗎?「或許會,但家居設計上來說,長者未必住得安樂。」
黃門框白色牆 看得更清楚
陳詠琳曾設計過約50個長者單位,深知銀齡族需要。例如多用地櫃,豐富收納空間;廁所加裝浴椅,避免沖涼跌倒,「長者跌一跌係好麻煩,身體機能就會差好多。」她又認為銀齡族知慳識儉,不捨得「斷捨離」,「其實好多家具都屬於高危。例如摺枱,一借力就會成張枱反轉,不建議留用。」
香港獨居老人眾多,陳詠琳希望盡量幫,「如果老人家入住好的安老院,可以好幸福;可是遇上不好的,就似度日如年。」她認為,若銀齡族還有自理能力,不如居家安老,安樂住在新居,就是給他們的最大禮物。
「樂齡安居」家居改善計劃,由市區重建局牽頭,夥拍社福組織、建造業社企等團體,組成一條龍跨專業團隊,為市區重建範圍合資格長者家庭,提供安置公屋新居設計服務。去年3月開始至今有6戶長者家庭受惠,先導形式參與新計劃。
TOPick舉辦「我們這一家親子餅印大賽」, 立即參加送禮品贏迪士尼酒店Staycation大獎,即按此參加
實時追蹤香港新冠肺炎確診者住所/出現地點,立即下載經濟日報App:https://bit.ly/2JdOaiS
記者:吳卓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