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症室死亡】威院69歲男病人急症室等3小時腦出血亡 院方承認急症室流程有改善之處

社會

發布時間: 2021/03/26 19:24

最後更新: 2021/03/26 19:24

分享:

分享:

威爾斯親王醫院。(資料圖片)

廣華醫院早前有長期病患長者在急症室等入院時離世,引起社會關注,威爾斯親王醫院日前再被披露出現一宗疑似事件。威院去年一名69歲男病人因嘔吐送院,出現出現頭暈、頭痛等,被分流為「次緊急」級別,惟不足3小時,由家人發現其失去意識,經搶救後發現其腦部出血嚴重。協助病人家屬的社區組織協會今日(26日)陪同死者太太及親弟與院方會面,院方認同在急症室的流程有可改善之處,包括會檢討分流指引、考慮使用智能裝置實時監察病人情況變化,以提示醫護人員跟進等。

69歲姓黃的男病人任職地盤散工,生前患有抗磷脂症候群(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即身體血管容易栓塞,2013年更曾因缺血性中風入院,故須每日服用薄血藥華法林(warfarin),其病情一直穩定。他原定於2020年12月再到醫院覆診,惟在去年10月23日晚上約8時46分,因為嘔吐送往威爾斯親王醫院。

男病人當時由胞弟陪同入院並辦登記手續,男病人當時出現頭暈、頭痛等,但由於他當時的維生指數正常且清醒,被分流為「次緊急」級別。後來因為四肢乏力而無法自行去廁所,須使用尿壺及尿片。事主在分流站等至晚上10時05分後,終獲安排到候診區,在家人陪同下等待見醫生。

彭鴻昌。(資料圖片)

可惜,在一小時後,即晚上約11時20分時,胞弟發現死者的面色轉黑,似是沒有呼吸,故立即通知醫護搶救。事主其後須依靠機器呼吸,惟腦掃描顯示其腦部嚴重出血,腦科醫生亦稱無法以手術救治,延至10月24日凌晨3時48分宣告死亡。

胞弟憶述當時哥哥的面色開始轉黑,撫摸他亦沒有反應,故即時通知醫護急救,隨後醫生告知病人須靠機器幫助呼吸。他表示當時曾向醫生投訴,惟醫生表示救人要緊。他直言當時心情很難過,認為哥哥曾經中風,有服用簿血丸的習慣,醫護應提升至緊急病人或以上級別。

另外,他指出醫院當日求診人數不多,相信哥哥應可在半小時內得到醫治,認為院方誤判病人情况,以致失去救人黃金時間。

根據病人在分流站的紀錄顯示,護士有寫下事主的病歷,卻沒有列明病人有服用薄血藥的習慣,而醫生的診症紀錄卻有清楚寫下服用華法林的字眼。協助病人家屬的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指出,由於當時其胞弟為病人登記,故不知道是否有詢問病人的服藥習慣。

他坦言,若急症室護士在分流時已得知病人有服用華法林的習慣,並留意到其當時的病徵,應會被分流至第3級病人,可在30分鐘內接受治療,相信可以避免事件的發生。

他質疑院方沒有妥善監察事主病情變化,尤其當時胞弟曾告知急症室護士病人多次想小便時,只被安排用尿壺及尿片,卻沒有任何的跟進,另在候診區約一小時的過程中,亦沒有醫護巡視過病人的情況,直至其胞弟發現病人情況轉危才獲安排急救。事件反映醫管局應加強急症室分流站護士的培訓,另須發指引清楚列明病人服華法林後的風險因素,讓醫護可以作出適當的分流安排。

社區組織協會今日(26日)陪同死者太太及親弟與院方會面,會上院方交代整個臨床管理程序的詳情,並回應家屬對分流及等候期間病情監察的意見。會面由下午4時開始,至約5時30分完結。

協會指,院方認同在急症室的流程有3點可改善之處,包括會檢討分流指引;急症室的健康助理宜對病人病情轉變更為敏銳,並會加強相關培訓;以及考慮使用智能裝置實時監察病人情況變化,以提示醫護人員跟進。

  • 對於病人正在服用具風險藥物(如薄血藥),在分流時及在分流後的監察上,宜納入作為臨床判斷的考慮因素。急症科專科統籌委員會將檢討分流指引
  • 急症室的健康助理宜對病人病情轉變更為敏銳,並懂得向護士匯報需注意情況。急症室需加強相關培訓
  • 急症室現行安排約每兩小時巡查所有正在等候的病人,未來會考慮使用智能裝置,實時監察病人情況變化,以提示醫護人員跟進

TOPick舉辦「我們這一家親子餅印大賽」, 立即參加送禮品贏迪士尼酒店Staycation大獎,即按此參加

實時追蹤香港新冠肺炎確診者住所/出現地點,立即下載經濟日報App:https://bit.ly/2JdOaiS

記者:郭詩詩、陳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