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專訪】會考僅8分因父離世發奮不做「廢拉」 天虹校長:要教學生認識自己

中小學

發布時間: 2021/04/01 13:03

最後更新: 2021/04/01 17:50

分享:

分享:

馮校長笑言小時候同學給他起花名,名叫「廢拉」,身體和成績都很差,會考只取得8分。但癌父離世後,卻成為他人生的轉捩點。

從事教育工作逾24年的浸信會天虹小學校長馮耀章,在多年的教學生涯中,有3件事令他最難以忘懷,更因此影響他對教育的看法,也都是跟生死有關。

馮校長在前任職學校救恩學校(小學部)工作期間,曾遠走赴美國修讀一個有關班級經營的課程,雖已出任副校長一職,但他仍堅持要當班主任。

我負責培訓全校老師如何做好班級經營,因此更要以身作則去做班主任。在舊校最後工作的那幾年,先後有3個學生的家人離世,這些事十分影響我對教育的看法。

馮校長說小時候的他好辯駁也有參加辯論會,曾想過當律師。(受訪者提供)

第一件事情發生在一位小五女生身上,在學期開始不久,女生的孿生弟弟因一次意外逝世,一家人都為此十分傷心。馮校長體會到小女孩的心情。

能夠生存留下來繼續面對生活,其實更加困難。

事後馮校長一直陪伴她度過兩年高小生涯。事隔多年,小女孩已長大成人,今年也升讀大一,馮校長跟她一家人間中也有聯絡。

至於第二和第三件事,都在同一個月內發生。那一年,馮校長任小五和小六的班主任。在同一個月內,有兩名學生的爸爸不幸離世,

我要去輔導他們。因為自己也曾經歷過父親離世,我的爸爸在我重讀中五時過身,我就用自己的經驗去安慰他們。

「沒有失敗,只有未成功。」是馮校長的處事格言。(受訪者提供)

教育是陪伴成長

3個學生,3個陪伴的經歷,讓馮校長對教育有所深思。

教育是甚麼呢?教育就是關係和陪伴成長。你未必要陪伴他去拿甚麼獎狀;陪他取得甚麼成功。反而,在他最有需要、最困難的時候陪他一起度過,這才是教育。

而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馮校長認為愛與專業最重要。在學生面對生死攸關的經歷,面對很大挑戰時給予支持和陪伴,正是愛的表現。

馮校長兩年半前轉到天虹任校長,對於未來的教育工作,有以下3大目標和實踐方向。

1.推動平等教育

馮校長過往在私校看到的是資源豐富,學生都有許多支援,他們的見聞和經歷也多,這些對於學生的成長有很大幫助。他認為教育不應只是有錢才能擁有,很想將過去在私校22年的經驗和方法帶到官津學校。

其實這幾年也一直在做,加上政府也很支持教育,做了許多不同的新課程,給予學生更多機會去經歴、學習和成長。

2.關顧身心靈健康

希望香港的下一代找到自己的幸福點,是馮校長的目標之一。

有很多人讀書很出色,但他們不一定幸福。在成長過程中沒好好認識自己的興趣、能力和需要,目標只為完成父母的心願,這樣只會愈讀愈迷茫。

馮校長不希望自己的學生走這樣的路。

每個人都有所不同,並不是人人都要做醫生、律師,應該有自己的個性和強項。我希望學生找到自己喜歡的發展空間,因此會教導學生認識自己,要有一個正確的價值觀,從而令身心靈健康。

3.讓學校成為Social Hub

浸信會天虹小學將於2025年搬往啟德新校舍,校舍的右邊是德朗和啟晴兩大公共屋,是社會的基層社區。左邊則被十多個大型私人屋苑包圍,呎價動輒三萬元起跳。

很少學校位處於貧窮和富有的分水嶺,我有很大感動可以將它成為一個Social Hub(社會樞紐)。

馮校長在私校和官津學校也任職過,看到不同階層學生有不同的需要,也各自有他們不同的特性,他希望透過這學校讓社會的資源去幫助有需要的學生。

至於中產家庭的學生,他們的需要可能是同理心,是真心地理解別人,衷心願意為人和幫助別人,並不是憐憫、施捨,而是出於愛去跟別人分享,透過學校也可以幫助他們去實踐。

點擊圖片放大
+4
+3

父親離世成人生轉捩點

馮校長笑言小時候同學給他起花名,名叫「廢拉」。原因是自小學業成績差勁,加上患哮喘、體弱多病,因而得名。小三時曾考尾三,升中後成績也不見突出,第一年會考只取得8分。

就在重讀會考那年,爸爸因癌病離世。還有一個妹妹的馮校長,眼見媽媽含辛茹苦、拼命工作,照顧及養大自己和妹妹,於是急起直追,努力讀書,希望將來能回饋母親。中七後入讀當時的教育學院,從此跟教育工作結下不解之緣。

記者:陳淑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