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中大醫學院發現幼兒屬高危隱形傳播者 警告風險不容忽視

社會

發布時間: 2021/04/06 18:26

分享:

分享:

中大醫學院發現,幼兒不但病毒載量及帶活性病毒的比例都偏高,而且持續帶活性病毒的時間也極長,超過四成確診患者沒有徵狀,成為新冠病毒「隱形傳播者」的風險不容忽視。 (左起)中大醫學院兒科學系系主任李民瞻教授、中大腸道微生物群研究中心副主任黃秀娟教授、及微生物學系系主任陳基湘教授。(中大醫學院)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中大醫學院研究發現,幼兒不論是病毒載量及帶活性病毒的比例都偏高,而且持續帶活性病毒的時間也極長,他們成為新冠病毒「隱形傳播者」的風險不容忽視,故建議當局應更多關注此年齡組別在社區傳播中所扮演的角色。

中大醫學院自去年3月底開始提供糞便檢測新冠病毒服務。過去一年在超過17,500個糞便樣本中,成功識別22宗確診個案,陽性比率為0.13%;當中超過九成為6歲以下幼兒,而沒有徵狀的「隱形個案」亦佔超過70%。

另外,研究團隊將香港、中國內地、意大利、西班牙及美國多個地區的兒童確診比例進行比較,發現香港的百分比偏高。

中大醫學院腸道微生物群研究中心副主任黃秀娟教授指出,研究數據顯示,本港三歲或以下確診幼兒中有超過四成患者沒有徵狀,反映須正視兒童作為「隱形傳播者」問題,故認為政府應找出方案預防兒童成為隱形傳播者,指對社區控制疫情十分重要。

負責檢測的中大醫學院微生物學系系主任陳基湘教授指,糞便檢測是可靠及有效的方法,可揪出沒法提供呼吸道樣本的「隱形個案」。他續指,檢測發現幼兒大多是「隱形傳播者」沒有徵狀,但病毒載量高,而且帶活性病毒的比例更高達九成,極具傳染性。再加上他們持續帶活性病毒的時間可以十分長,其中一個案的糞便持續帶活性病毒期更達36天。這些因素都顯示受感染的幼兒更容易將病毒在社區傳開,是防疫措施中值得關注的一群。

中大醫學院兒科學系系主任李民瞻教授表示,由於發燒、咳嗽和流鼻水是兒童感染新冠肺炎最常見的病徵,但這些徵狀往往被以為是普通感冒,因而未有察覺孩子染病及安排檢測。故呼籲父母多留意孩子的健康狀況,特別是曾經到訪高危地方後出現不適,居所被納入強制檢測名單、或就讀的學校有人呈報原因不明的不適情況等,都應盡快求診,並接受病毒檢測。

TOPick舉辦「我們這一家親子餅印大賽」, 立即參加送禮品贏迪士尼酒店Staycation大獎,即按此參加。

實時追蹤香港新冠肺炎確診者住所/出現地點,立即下載經濟日報App:https://bit.ly/2JdOaiS

記者:曾卓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