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研發可通過體內微細管道微型機械人 有助微創手術或及早發現癌症

社會

發布時間: 2021/04/08 13:45

最後更新: 2021/04/08 16:11

分享:

分享:

中大醫學院及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的研究團隊研發「生物合成軟體微型機械人」。(曾耀輝攝)

中大醫學院及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的研究團隊成功研發出可以通過體內微細管道的「生物合成軟體微型機械人」,其配備內鏡輔助磁力導航系統,有望用於治療狹窄的管道內疾病或有助及早發現癌症。團隊將於未來1至2年內會作動物實驗模型,料3至5年內作人體臨床研究。

點擊圖片放大
+5
+4

「生物合成軟體微型機械人」配備內鏡輔助磁力導航系統,體積比芝麻還小,主要由大量的幹細胞及微量磁性粒子組成,可以降低免疫反應。原理是透過內窺鏡的輔助,將微型機械人帶到小腸,再送到人體內微小和曲折的腔內管道,即使是小於1毫米管道亦可。隨後利用磁力控制系統遙控機械人的位置,讓它可以順利到達管道,並透過超聲波等醫療影像追蹤和監察機械人的位置以及進行治療。

中大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副教授張立指,現有內窺鏡普遍是9至10毫米粗,難以進入體內微細的管道,包括膽管、胰管、支氣管中的較小分支等,要進行治療時會有一定困難。而微型機械人的體積細小,軟硬度有如豆腐,加上在8分鐘內送達至約1米的距離,可以更加精準、快速和長距離的傳輸到狹窄的管道。

他續指,它除了有內窺鏡的技術外,亦可以延伸到更多的部位作出治療,甚至會有載藥功能。醫生會因應病人的情況而決定使用微型機械人的數量,不排除完成治療後會沿進管道取出。

中大醫學院周毓浩創新醫學技術中心主任趙偉仁指,現時的儀器由於未能進入膽管、胰管等微小的管道,故部分早期癌症未必可以及時發現,期望透過微型機械人可及早發現癌症,以及利用有效的標杷藥帶到管道作出治療。

中大榮休講座教授沈祖堯相信該項技術有巨大的臨床應用潛力,研究團體將於未來一至兩年開展動物研究,以豬作試驗,以證明該技術的安全性,並透過臨床實驗驗證其功效,料3至5年內作臨床研究。

TOPick x 昂坪360「繪蛋滋味」親子設計比賽,立即參加有機會贏取Staycation獎品,按此參加。

實時追蹤香港新冠肺炎確診者住所/出現地點,立即下載經濟日報App:https://bit.ly/2JdOaiS

記者:郭詩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