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識改革】有校長認同公社科更聚焦 但憂學校5個月內未能準備好教學

社會

發布時間: 2021/04/11 14:27

分享:

分享:

(經濟日報資料圖片)

教育局早前公布高中4個核心課目優化措施,將於今年9月在中四級推行,包括將通識科改革為「公民與社會發展科」。(詳情即看:【下一頁】

中學校長賴炳華在港台節目《城市論壇》 中表示,認同公社科是將學科重新聚焦,但指自己從事教育行業30多年間,從未見過一個課程在如此短時間內面世,他說,教育局現時只能提供課程大綱但尚未有具體內容,而據了解將有至少50位中學校長將退休,在缺乏領導下,擔心5個月內是否學校可以準備好。

校長叫老師做,其實就一定可以做到,但是否可以做好呢?

他又擔心,教育局負責評課的人員是否完全掌握公社科的推展方法,質疑是否能做到評課。

教育評議會主席何漢權就認為,公社科的課程較通識科更能與國家及世界連接,指出教學時首先要讓學生知道事實,才可以講道理、學習批判性思維,然後教導學生是「向前看」。至於在港區國安法下,老師使用例子時是否要小心些,何漢權認為最重要老師要「心清理正」,認為教育局應該要提供教科書。

教聯會副主席、中學校長鄧飛就說,通識科以往將中國複雜的問題,如三農問題過度簡化,是低估國家國情複雜性,因此公社科要做到讓學生更了解國情及中國發展。他又說,學生不需要一個科目特意只講內地負面事件,「隨便經過報攤都見到不少。」

教協副會長、本身是中學通識科教師田方澤則認為,教學本來不應設有紅線,但近兩年,教育局就老師的教材及教學作出無理懲處,但又沒有列明什麼事情能講、什麼不能,令教師感擔心。田方澤又指出,公社科有關世界的部分,三分二的內容都是側重談及香港及中國,而課程中都偏向講述正面內容,質疑是否能讓學生全面認識內地,亦讓教師疑慮是否可講中國的負面事件。

另外,教育局表示,改革高中4個核心科目後,學校可配合校情及學生需要,靈活運用釋放出來的空間,提供更多元化的學習經歴。何漢權覺得教育局對如何處理這些課時的講法十分含糊,他個人認為不應鼓勵學生再多讀一科選修科,反而應考慮留白,釋放空間。

賴炳華則擔心,巨大的課程轉變不能在5個月內完成,建議局方要多與學校商討。他又贊同當局取消中文科說話卷,及在寫作卷中增加實用文寫作。

TOPick x 昂坪360「繪蛋滋味」親子設計比賽,立即參加有機會贏取Staycation獎品,按此參加。

實時追蹤香港新冠肺炎確診者住所/出現地點,立即下載經濟日報App:https://bit.ly/2JdOaiS

記者:黃悅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