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膽中毒】50歲男子信魚膽有明目作用 生吞鯇魚膽致肝腎嚴重受損 

食用安全

發布時間: 2021/04/14 17:40

最後更新: 2021/04/18 16:11

分享:

分享:

一名男子生吞鯇魚膽,導致肝腎功能嚴重受損。

亂試偏方,隨時危及性命。浙江寧波一名50歲男子因為眼睛不適,相信魚膽有明目作用,生吞鯇魚膽,惟事後腹痛、噁心等症狀,求醫後證實肝腎功能嚴重受損。本港食安中心指,鯇魚的魚膽含有毒物質,而且不會在烹煮過程中消除。

綜合內媒報道,該名男子因雙眼持續不適,感到視野有些模糊,遂嘗試民間偏方。購買鯇魚後,他取出魚膽,然後飲水生吞。惟1小時後,他開始出現腹痛、噁心、拉肚子症狀,愈來愈不舒服,被家人送往醫院。

醫生檢查後發現,該男子肝腎嚴重受損,肝腎功能指數比一般人高幾十倍。惟魚膽中毒並無任何特效解毒藥,需立即進行血液淨化治療。住院治療半個月後,該男子終脫離生命危險,病情穩定,可出院回家。

點擊圖片放大
+4
+3

生吞或熟食魚膽均有毒性

註冊中醫師李翠珊早前接受TOPick訪問時表示,根據《證治準繩》記載,魚膽的確有清熱解毒、清肝明目、止痛的功效,但魚膽內的膽汁毒素、氫氰酸不會被酒精破壞,也不會在加熱過程中被破壞,所以無論生吞還是熟食魚膽均有毒性,毒性比同劑量的砒霜還大,因此魚膽只能與其他藥材混合後作外用,絕不能內服。

她續指,魚膽中的生物毒素成分比較複雜,進食後可致過敏,造成器官出血、水腫、發炎,嚴重起來會導致肝、腎、胃、腸等多個內臟器官損壞、衰竭。一旦魚膽中毒,患者在2至14個小時內會出現噁心嘔吐、腹痛、肚瀉等症狀,約3天後再會出現肝臟腫大及疼痛、皮膚發黃、血尿、頭暈、出血、溶血等情況。

食安中心:勿進食鯉科魚類魚膽

本港亦曾出現因進食燉鯇魚膽,導致急性肝腎衰竭而入院的個案。食安中心相信,這是由與鯉醇相關的化學物引致的急性中毒。這些化學物不會透過烹煮過程消除,可影響肝臟、腎臟和心血管系統,有些個案更會損害中樞神經系統,過往曾出現死亡案例。

食安中心指出,鯉科魚類的魚膽含有毒物質,呼籲市民切勿進食。涉及的魚類包括:鯇魚(草魚)、鯉魚、鯪魚、青魚、鯽魚、鰱魚(白鰱)、大頭(花鰱/鱅魚)。

【同場加映】水銀可影響胎兒腦部發育 高水銀深海魚全面睇

點擊圖片放大
+4
+3

同場加映:【活得健康啲】攝入重金屬「鎘」可致腎結石 一文睇清5款不含「鎘」安全大米

如你有保健美顏減肥心得、抗病經歷想分享,或對都市病症存疑,立即向TOPick【投稿】,被刊登後更有機會獲得精選禮品!

TOPick登陸MeWe啦:https://mewe.com/p/topick

TOPfit 推出食物資料庫,搜羅本地多間餐廳及逾千款食物營養標籤,令您食得有營又健康,立即查看:bit.ly/2UJP4dx

訂閱TOPick Telegram,集合最新優惠及送禮情報:bit.ly/3bebLM2

責任編輯:羅嘉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