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鬥士】不煙不酒壯健地盤工患極惡腦癌 無顯著病徵腫瘤大如乒乓球

醫生診症室

發布時間: 2021/04/23 16:57

分享:

分享:

朱先生任職地盤,不煙不酒、早睡早起,卻不幸患上膠質母細胞瘤,是極惡的腦癌。

膠質母細胞瘤,在腦癌類別中最是兇惡,它變化多端、生長快速,往往進行手術時無法清除殆盡。

病人除接受手術切除、電療及化療傳統療法外,近年更有腫瘤電場治療,以特定頻率的交變電場,干擾癌細胞分裂及生長,為患者燃點希望。

朱先生今年59歲,身形高大加上頭頂上貼滿了膠布,引起途人注視。其實他是膠質母細胞瘤患者,幾乎要24小時進行腫瘤電場治療,通過貼在皮膚上的電極貼傳遞至腫瘤位置,抑制手術切除下的剩餘腫瘤繼續生長。

病前他任職地盤,不煙不酒、早睡早起,不明白為何患上膠質母細胞瘤。於2019年10月尾發現,事發當日他毫無記憶,要由太太講述。朱太憶記:「他有一日感到不適去看醫生,狀似一般感冒,服藥後在家休息,起來時曾跌了一跤,也不以為意,再睡一回醒來,行動一枴一枴,神情有異,馬上送往急症室。」

朱先生現在閒時在家踱步做運動、與太太到街市買餸,抱有信心可戰勝疾病。(黃建輝攝)

腫瘤大如乒乓球

因懷疑朱先生中風,在醫院照磁力共振,豈料發現腦內有一巨大腫瘤。兩日後急需開刀,手術進行十多小時。其後證實他患上膠質母細胞瘤,體質大如乒乓球。朱先生說:「我睇張片,相關位置白色一撻,見腫瘤都好大。」在腦中央開刀切除腫瘤,拆綫時要把40多口縫傷口的釘移除,可見傷口之大,術口他也遺留一道長長疤痕。留醫了一個多月出院,與此同時需受電療及化療。

由於他的腫瘤巨大,又黏着附近腦部神經綫,切除手術未能把所有腫瘤組織清除,去年2月於是採用腫瘤電場治療。 喜訊是效果不錯,上次覆診已見腫瘤縮小。

腫瘤電場治療的原理是,運用特定頻率的交變電場,通過貼在皮膚上的電極貼傳遞至病灶位置,電場會干擾癌細胞的分裂,從而控制其生長。朱先生現時會把腫瘤電場儀器全天候帶在身,除洗澡的短時間,幾乎是24小時運作。因電極貼緊貼頭部,須隔兩至3日更換。電極片必須緊貼皮膚,如頭髮稍長長就要剃掉再緊貼,以免影響效果。

朱先生除洗澡外全日接受腫瘤電場治療,隔兩至3日更換電極片。(黃建輝攝)

膠質母細胞瘤如已影響相關位置,或有手腳不協調、癲癎等蛛絲馬迹。(iStock)

期望新療法延續生命

由壯健漢子身份驟變病人,他坦言轉變很大。「有如此大的腫瘤,當然唔鍾意,但都無辦法。病後記性差了,腳初時也行得不好,會一枴一枴,現在則回復手術前行動自由。有時外出與友人吃飯,他們見到我的模樣,都說:不像如此大件事。」

膠質母細胞瘤是腦癌一種,朱先生無患癌的家族史,對膠質母細胞瘤更是毫無認識,只從醫生口中得知是極惡又易復發的腫瘤。醫生說這病屬嚴重,易復發,影響存活期,餘下壽命約16個月,採用腫瘤電場治療有望可延至25個月,當然要一試。

「很不好彩腫瘤長在腦部,不如肝等其他器官可移植,心中寄望醫學進步,只希望腫瘤電場治療幫得幾多得幾多。」

惡名昭彰的腦腫瘤

膠質母細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簡稱GBM)是原發性腦腫瘤其中一種,屬於惡名昭彰的第四期惡性腦癌。發現膠質瘤已有150多年歷史,但至今仍有找出它的病發確實原因,較大可能性是病人受高劑量的輻射照射。腦神經外科專科醫生黃旭榮指出,醫學界認為大部分是基因突變引發,少部分是長時間在化學物品的環境下工作,如油站、輪胎、塑膠及化學品等相關行業,有機會增加病發率。

膠質母細胞瘤又稱多形膠質母細胞瘤,顧名思義它變化多端,生長範圍廣闊以及形狀不規則,如呈蝴蝶形的腫瘤。它生長在腦部中樞神經位置,大腦、小腦及腦脊髓均可見其蹤,大部分長於大腦位置。

腦神經外科專科醫生黃旭榮指出,膠質母細胞瘤生長快速,沿着神經綫而生,腫瘤巨大至可佔據半個腦部。(被訪者提供)

膠質母細胞瘤生長十分快速,有高度入侵性,黃醫生指盡管病人接受治療但復發率頗高,對各盡治療包括手術、電療和化療反應均一般。此外,此病存活率低,如無進行任何治療,病人生存時間僅三、四個月,而進行手術、電療和化療的三管齊下的系統治療,平均生存率為15個月。

誤以為中風的徵狀

如腫瘤不是太多或無影響到身體功能,可以無顯著病徵。如身體出現徵狀,可分為3種情況:

1.當腫瘤長至一定體積,腦壓升高而產生壓迫徵狀,最普遍會出現頭痛。

2.當腦壓上升,視物會矇矓、有作嘔作悶之感。頭痛持續,在睡覺及早上起床時,頭痛更厲害。另外,因應腫瘤長在哪一位置,影響該功能區域,如手部麻痺無力、郁動有困難;如腫瘤長在腦部語言區,說話口齒不清,有機會令人誤以為中風。

3.因腫瘤生長快速,會出現腦水腫,影響病人的精神及認知狀態有衰退迹象,典型情況是記憶變差、生活混亂,有患者連日夜也無法分清。

要確診膠質母細胞瘤,磁力共振是一個重要檢查,可知悉腦腫瘤的生長位置、面積與影響範圍,以決定下一步的治療方向。

膠質母細胞瘤傳統治療方法是結合神經外科、手術、電療、化療,手術的目的是盡量減壓,並把腫瘤盡量清除,但為保留腦部功能,施行手術時往往有很大限制,未必能把腫瘤完全清除。黃醫生說:「據統計,如能將腫瘤95%清除,對預後的治療有好處。但要做到95%並不容易,有腫瘤組織剩下,所以必須盡快進行電療及化療。」一般是電療30次、化療半年。

膠質母細胞瘤任何年紀都可患上,成年人較多,50歲至65歲為高發年齡,至於年輕患者,3至12歲是另一高峰期。(iStock)

腫瘤電場治療

科技進步,近年有腫瘤電場治療(TTFields)對治膠質母細胞瘤,可進一步控制腫瘤並延長存活期。「是傳統治療外的輔助做法,病人進行化療期間,可同時進行此療法,好處是由於非入侵性治療,也無藥物副作用,透過交流電場,根據腫瘤位置產生電磁,干擾腫瘤細胞分裂,控制其生長速度,甚至對腫瘤細胞進行破壞。」此療法臨床研究數據理想,手術、電療和化療的治療中位數為15、16個月,加上電場治療,可增至22個月的存活率,對病人是頗大鼓舞。

黃醫生指,腫瘤電場治療無大副作用,只是要長期在頭顱上貼上電極,或會對病人皮膚產生痕癢敏感,要達到好效果,病人起碼要戴18小時或以上。

記者:周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