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環境】動物擱淺個案增海豚體內藏大量塑膠致死 海洋公園籲市民共同減塑

社會

發布時間: 2021/04/25 15:59

分享:

分享:

海洋動物擱淺情況時有發生。(經濟日報資料圖片)

海洋動物擱淺情況時有發生,本港更一周內先後有3條中華白海豚被發現擱淺死亡。海洋公園指,關注海洋動物擱淺個案有所增加,曾有中華白海豚擱淺死亡後,解剖屍體時發現體內藏有大量塑膠,呼籲大眾共同減塑。當局亦言,本港回收膠樽表現「麻麻」,有需要建立責任制。

海洋公園保育基金主席陳晴表示,去年基金已跟進了50多宗相關個案,今年首季亦處理了9宗,不少個案涉及中華白海豚,有部分海豚死於自身疾病,但大部分的死因都涉及人為因素,超過一半更因誤食塑膠垃圾而死亡,例如有海豚屍體在解剖時,發現胃部及食道等藏有很多膠袋﹑膠樽等,影響牠們的呼吸、進食及消化,最後導致死亡。

海洋公園保育基金主席陳晴籲市民共同減塑。(冼偉倫攝)

陳晴指,關注海洋動物擱淺個案有所增加,呼籲大眾共同減塑,基金亦會加強教育工作,於學校、商業機構及政府部門等宣揚海洋保育的重要性,讓大眾更了解海洋生物正面對的不同威脅,及鼓勵大家透過分享日常生活的環保小貼士來達致減少塑膠垃圾的目標。

海洋公園保育基金今日(25日)在園內舉行年度慈善跑「生態保衛賽」,旨在推廣環保意識及「走塑」文化,活動共籌得逾120萬港元,善款將用作支持基金的亞洲野生生態保育工作,而保育基金在2019至2020年度繼續透過資助24項研究及保育工作,保護近百個物種,亦提供不同教育活動予學生、公眾,進行海岸清潔活動,以及跟進本地海洋生物擱淺個案。

環境局局長黃錦星出席活動頒獎禮並致辭。(冼偉倫攝)

環境局局長黃錦星出席活動頒獎禮致辭時提及,本港回收飲料膠樽的表現「麻麻」,平均每10個僅回收1至2個,有需要提高回收比例,建立涵蓋生產商、零售商及消費者的回收膠樽責任制,當局正就「塑膠飲料容器生產者責任計劃」展開為期3個月的公眾諮詢,5月內會完成,他鼓勵大眾踴躍提出意見。

5,000元電子消費券料暑假登記,即看申請資格及登記方法:https://bit.ly/3uOA7pT

實時追蹤香港新冠肺炎確診者住所/出現地點,立即下載經濟日報App:https://bit.ly/2JdOaiS

記者:陳曉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