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骹痛】港大牙醫學院研究初證顳下頜關節沖洗術 較保守治療更有效

社會

發布時間: 2021/04/25 15:59

最後更新: 2021/04/25 17:53

分享:

分享:

港大牙醫學院研究初證顳下頜關節沖洗術,較保守治療更有效(港大牙醫學院)

目前關節性牙骹痛通常由保守治療開始,例如處方消炎藥、物理治療、進食柔軟食物,和使用咬合夾板(牙膠)減輕關節疼痛和改善張口度;港大牙醫學院口腔頜面外科臨床助理教授李廸信醫生(首席研究員)和臨床副教授梁耀殷醫生最近以顳下頜關節沖洗術,配合咬合夾板治療作臨床研究,對比只採用保守治療的成效。

方法是在顎關節放入兩枝針,灌入生理鹽水沖洗關節,把發炎物質和纖維組織沖走,減低關節負壓力,亦可注入透明質酸潤滑關節。顳下頜關節沖洗術在90年代起開始普及,其風險低,成功率高達80至85%。

方法是在顎關節放入兩枝針,灌入生理鹽水沖洗關節,把發炎物質和纖維組織沖走(港大牙醫學院)

初步的研究結果顯示,沖洗術結合咬合夾板的綜合治療,比保守治療更為有效。經過六週的治療,接受綜合治療的病人,在從0分沒有任何疼痛至10分劇烈疼痛的評分表中,疼痛評估方面的指數大幅降低至2.6,而接受保守治療的病人則停留在6.5。在張口度(MMO)方面,一般成年人的最大張口度為35至55毫米,接受綜合治療的病人於第六週能張口平均至正常的40.8毫米,而接受保守治療的病人則只有30.5毫米;李廸信指:

根據我們初步的研究數據,早期的沖洗術和咬合夾板的綜合治療能達致更迅速的臨床反應,將會是口腔頜面外科的發展趨勢。

牙骹痛源於肌肉或關節問題,前者多因肌肉勞損例如經常嘴嚼香口膠、魷魚絲或果仁等黏韌堅硬食物,或睡覺時有磨牙或咬緊牙關的習慣;後者則有機會是關節軟骨移位發炎導致「顳下頜關節綜合症」,其一般症狀乃「開口埋口」說話、吞嚥、打呵欠時感覺牙骹痛,有時會聽到顎骨「卡卡」聲,牙骹不能順暢開合,痛楚可延伸至面部、頭、耳和牙齒等。

市民懷疑自己患上牙骹痛,可通過電子表格向香港大學牙醫學院口腔頜面外科團隊查詢。

同場加映,牙骹痛可以影響說話及進食,即看:

16歲至29歲早上9時起預約打針,打針須知:https://bit.ly/3dKkABA

實時追蹤香港新冠肺炎確診者住所/出現地點,立即下載經濟日報App:https://bit.ly/2JdOaiS

記者:鄧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