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管局擴展慢性病支援服務 以人工智能篩選年輕慢性病人紓長遠醫療負擔

社會

發布時間: 2021/04/28 19:30

最後更新: 2021/04/28 22:06

分享:

分享:

醫管局策略發展總監李夏茵表示(右),近年來患上慢性疾病亦有年輕化趨勢,醫管局今年下半年將擴展針對長期病患者的電話支援服務。(洪芷晴攝)

醫管局將於下半年擴展現時的慢性疾病患者電話支援服務,為45至64歲病人提供個人化醫療服務,首階段會篩選800名有較高風險的糖尿病患者參與計劃,利用人工智能以大數據計算他們患上腎衰竭等的機會,再與病人制訂個人化方案,例如減重、戒煙等,望減緩他們病情惡化或出現併發症的風險。

為避免慢性病患者病情惡化而出現併發症,醫管局2009年已推出「護訊鈴」,以電話形式詢問患者病情及提供建議,以改善患者生活習慣。不過,現時計劃難以針對每名患者情況給予個人化建議,亦難以找出較高危會患上併發症的患者。

有見及此,醫管局今年下半年將擴展現時的慢性疾病患者電話支援服務,利用人工智能以大數據分析患者的背景資料及臨床數據,包括職業、運動習慣及血液報告,以計算患者在未來5年的死亡、腎衰竭、中風、心藏衰竭及患冠心病的風險,並與同年齡層的人士作比對,找出較高危的群組。

局方其後會「度身訂做」適合患者的個人化醫療服務,與病人透過電話聯繫跟進,共同制定個人化方案,例如減重、戒煙等,長遠希望減緩患者病情惡化或出現併發症的風險。除電話形式詢問患者給予建議外,亦會配合醫管局應用程式HA GO給予患者所需的資料,如小冊子及錄影片段以供患者參考。

醫管局策略發展總監李夏茵指,慢性病患者住院需求為一般人的6倍,以患糖尿病、高血壓或高血脂的病人為例,在4年後及8年後會患中度以上腎衰竭,分別佔8%及14%。現時醫管局約有49萬名糖尿病患者正接受治療,且患者更有年輕化趨勢;她冀計劃可助醫護人員及早介入,令市民透過改善生活習慣及病患,從而減輕長遠醫療負擔。

16歲至29歲早上9時起預約打針,打針須知:https://bit.ly/3dKkABA

實時追蹤香港新冠肺炎確診者住所/出現地點,立即下載經濟日報App:https://bit.ly/2JdOaiS

記者:洪芷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