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密語】二戰時期真人真事改編 納粹集中營倖存者求生故事

娛樂

發布時間: 2021/04/29 13:37

分享:

分享:

《波斯密語》

改編自德國作家沃夫岡柯爾海斯短篇小說《一種語言的發明》(Erfindung einer Sprache)的電影《波斯密語》(Persischstunden),由曾獲奧斯卡金獎提名導演瓦迪姆佩爾曼(Vadim Perelman) 執導,法國演員紐夏皮禮斯比士卡約(Nahuel Perez Biscayart)及德國演員拉斯艾丁格(Lars Eidinger)主演。

該片改編自二戰時期的真人真事,講述一名猶太人之堯為了生存謊稱自己是波斯人,卻意外被納粹軍官高克要求教導其波斯語。於是,對波斯語一竅不通的之堯只能憑空捏造出一門語言,每天痛苦地創造新的「波斯語」單詞求生。影片透過納粹集中營倖存者的視角,娓娓道出一段不可思議的求生故事。

導演瓦迪姆佩爾曼接受訪問,暢談此片。

問:你是怎麼知道這個故事的?

答:我是由監製Timur Bekmambetov那裏,第一次聽到《波斯密語》這故事的,他當時跟我分享他正在籌備拍攝這部電影。我一聽鍾情,心想:我一定要參與!

問:你希望電影有多真實,並需要做什麼資料搜集來還原這份史實?例如,你是如何重現集中營的呢?

答:我希望電影非常貼近現實,所以我們做了頗深入的資料搜集,去了解納粹中轉營是怎樣的,人們在那裏會待多久......

我們是從一個在法國東北部,在德法邊境,名叫Natzweiler Struthof的營地汲取靈感的。我們也從其他不同營房取用各種元素:例如電影中營地大閘其實來自Buchenwald。我們參考所得的歷史照片和錄像,重構我們的中轉營,盡力做到最貼近真實。

問:你是怎麼決定選擇拉斯艾丁格和紐夏皮禮斯比士卡約做主角的? 尤其是紐夏,這角色跟他以前飾演過的大相逕庭!

答:拉斯和紐夏都是出色的演員,他倆一開始就是我們的首選。現在回想起來,我覺得根本不可能找其他人演高克(Koch)和之堯(Gilles)這兩個角色!他們演活了這兩位主角。我尤其慶幸紐夏能投入這個新角色,儘管他從未試過演類似的角色,但我相信他做得到。

問:演員們需要為角色作什麼準備呢? 如紐夏本身會說德文嗎?

答:當然需要,他們為電影花了很多準備工夫。拉斯艾丁格和Alexander Beyer(飾演指揮官 ) 知道很多關於集中營的歷史知識,紐夏本身會說德、意、西、法文,這點很方便我們,因為他的角色是通曉德、法文的。

紐夏本身來自阿根廷,母言是西班牙文,他非常厲害,學習語言和發音的能力簡直超乎想像,他的德文講得非常好,我的德國朋友和同事都很讚嘆。他很有學習語言的天賦。
    
我們的歷史顧問Jörg Müllner也幫了我們許多,他一直和我們的德國演員保持溝通,教他們納粹軍的行為舉止。

問:這部電影其中一個非常強烈的主題是記憶,特別是在開場和結尾都強調了記憶:記住一種語言,以及語言在記憶中的作用,特別是因為戰爭結束前,許多證據已被毀滅。你能談談這一點嗎?

答:沒錯,記憶和創造力是影片中最重要的主題之一。我認為人類憑創造力以及意志,能為生存作出驚人之舉。這個故事最神奇的結果是,之堯將無意中將集中營內被殺的同胞的名字得以保存下來。這些人在戰爭中灰飛湮滅,正因為所有檔案和營地的名冊都被納粹軍焚毀了。

問:這部電影描繪了一種基於共同利益,複雜而令人不安的關係,但有時這關係又似乎很深刻:你試圖通過這種關係表現出甚麼?

答:我想表明我們都是人,都有愛人的能力,但也能夠做壞事,因為仇恨而作出可怕的行為,並沒有絕對的善與惡,現實總是在兩者之間。

我一直嘗試以不同的角度看待我的角色,探知他們的真我。我想向大家展示高克所經歷的轉變:他能夠用捏造出來的「波斯語」交流一些他無法用德文說出的忌諱。

之堯問他「你是誰?」並不是巧合。在「波斯語」中,他沒有回答「高克上尉(HauptsturmführerKoch)」,而是說「高克思」(Klaus Koch)。因此,我覺得描繪這個人的成長非常有趣,他逐漸變得人性化,並通過這種假波斯語,能談及和表達自己無法用德語表現的某些部分。

問:你成功令觀眾同情電影中的所有角色,特別是試圖學習波斯語的軍官:你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 這對你來說重要嗎?

答:這對我來說絕對非常重要。我在所有電影中都嘗試做到這一點,創造值得我們同情的角色,我是通過人性化去達到這一點的。有些電影把納粹分子呈現成機械人,只管呼喝疾走,既恐怖又邪惡,是非常平面的角色。

但我認為我們要記住他們也是人,他們也被愛着,會嫉妒,會驚惶—–他們具備人類所有特質。這某種程度上令他們的所作所為,顯得更加恐怖。

撰文 : TOPick柴犬出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