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創科大挑戰」徵集創新方案 師生校友協作全力備戰

特約

發布時間: 2021/05/31 00:00

分享:

分享:

近年創新科技急速發展,不少學校也非常重視STEM教育,培育學生對科技的興趣,讓他們發揮創意思維,從中學習溝通、協作、解難能力。香港中文大學校友會聯會陳震夏中學STEM教育組負責老師葉創權認為,創新不一定要有新的技術出現,亦可以是把原有技術應用到不同生活場景,發掘嶄新用法。「我們在課堂以外會舉辦不同的STEM教育活動讓學生嘗試,發掘他們的才能,更會鼓勵他們參加不同的比賽挑戰自己。」

前排左起:葉創權老師、何淑妍校長、校友兼導師郭頌賢。後排左起:余栢翹、何沅蓁、譚鋭潮。

香港中文大學校友會聯會陳震夏中學的STEM氣氛濃厚,畢業生郭頌賢更在高中時於創科比賽中取得佳績,並獲資金助他將成果轉化為產品。郭頌賢現以導師身份重返母校,帶領師弟妹參加不同STEM活動和比賽。最近,葉創權老師與郭頌賢便帶領幾位初中學生,密鑼緊鼓地備戰由創新科技署主辦、香港科技園公司協辦的第一屆「城市創科大挑戰」

組員專長互補 研究處理廚餘

中三級的何沅蓁和譚鋭潮與另外兩位同學組成小組參賽。作為小組中唯一的女將,何沅蓁認為自己比較細心,邏輯力強,善於分析,可以幫助團隊梳理大家的意見。而譚鋭潮則認為自己擅長「動手做」,處事靈活變通,擅長想出不同的方案。在討論的過程中,他亦學懂尊重同學的意見,學習他人的長處。

小組選擇了「可持續發展」為主題,嘗試就廚餘問題提出解決方案。在構思過程中,譚鋭潮表示老師啟發了他們不少。「我們其中一個想法是收購廚餘再作處理,老師建議我們從經濟學的角度思考這方法是否可行。」

何沅蓁亦嘗試將自己在校內活動製作太陽能板電梯的經驗融入解決方案,她認為比賽有助她將過往所學的學科知識融會貫通,對相關課題有更深刻的了解。

何沅蓁和譚鋭潮認為參加「城市創科大挑戰」能拓闊眼界,學習分工、協作。余栢翹則認為小組成員各有專長,能夠分工合作。

思考社會議題 認真搜集資料

就讀中二的余栢翹,在聽到葉創權老師簡介比賽之後,主動邀請了兩位同學一同參加。他分享在之前的義工經驗中,曾經教導長者使用手機,但發現很多長者也不太懂得使用手機的應用程式,故希望可以用自己的力量幫助長者。

余栢翹作為小組隊長,非常了解同學和自己的專長,他們在籌備項目的初期,已經和組員分工合作,發揮大家的長處。「我比較擅長整理和搜集資料,其中一位組員擅長統籌和製作簡報(PowerPoint),另一位組員則擅長撰寫應用程式和網頁。」

葉創權老師更稱讚幾位中二學生考慮得很全面,對比賽細節的重視程度遠超於他預期:「栢翹這一組除了收集不同國家獨居長者的數目及概況外,更計劃進行問卷調查,深入了解者使用手機的情況。這些數據也有助他們下一步落實參賽方案的細節。」

導師從旁協助 鼓勵放手嘗試

兩組學生對「城市創科大挑戰」比賽主題的思考角度,有時亦為老師帶來驚喜,葉創權老師舉例:「在我的角度,我會首先想到利用科學的方法處理處餘,而沅蓁和鋭潮的小組則從減低收集廚餘的厭惡性入手,從而提升大眾回收廚餘的動力。」

他認為教師應該擔當陪伴的角色,而不是主導學生選擇哪些方向和解決方案。「當同學有需要時,老師可以提供適當的指導,成為同學的後盾。在同學們討論時,我們也可以適時提出一些數據、問題,引導學生思考自己的方案有哪些優缺點。在比賽過程,老師應放手讓學生去嘗試,他們從中的得着會更多。」

香港中文大學校友會聯會陳震夏中學鼓勵學生參加不同STEM教育活動。

郭頌賢亦認為「城市創科大挑戰」這一類比賽經驗對學生來說非常難得,是傳統課程框架下珍貴的學習經歷。「我會提醒師弟、師妹們在構思創科方案前,需要先考慮社會的需求,並幫助他們將天馬行空的想法分折為不同步驟,衡量想法的可行性。另外我也鼓勵師弟妹自主學習,主動從其他人的創意中發掘成功的關鍵。」

有關「城市創科大挑戰」比賽詳情,可瀏覽比賽網頁 https://stp.hk/38t7817

(資料由客戶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