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後抗疫英雄】醫管局幕後抗疫人員獲社區服務獎狀  創深喉檢測研疫廈查詢系統

社會

發布時間: 2021/07/15 00:00

最後更新: 2021/07/15 17:59

分享:

分享:

醫管局今年共有29名員工獲頒行政長官社區服務獎狀。(馮漢柱攝)

疫情爆發至今逾一年半,眼見前線醫護忙於抗疫之際,幕後亦有不少不為人知的抗疫英雄,同樣為疫情疲於奔命。醫管局今年共有29名員工獲頒行政長官社區服務獎狀,當中不乏非前線抗疫人員在背後默默付出,無論在檢測方法、採購防疫裝備、感染控制等各方面上,均歇盡所能與前線同事配合。

點擊圖片放大
+4
+3

本港疫情出現以來,社區檢測均以深喉唾液為主,鼻咽拭子及咽喉拭子則多由醫護人員進行。瑪麗醫院微生物學部門主任葉植恩表示,內地去年1月公布基因圖譜,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著他盡快設計快速測試,他想到於2018年時深喉唾液檢測曾應用於流感病毒,忽發奇想可嘗試應用於呼吸道疾病上,令本港成為全球首個應用深喉唾液測試於疫情上的地區,最終更獲其他國家參考採用。

他憶述,當時由分析圖譜、設計測試和得出成品,前後僅2日時間,晚上更在辦公室「趴在枱上睡」;又曾擔心測試不準確,「驚到底係病人真陰性,還是測試無效」,樣本樽其後亦在首十多名患者身上試用,並成功與拭子樣本得出相同的陽性結果,證實其研究成果,醫管局亦將此應用到轄下門診。

他認為,深喉唾液採樣方便,尤其面對社區大量篩查,因可由提供樣本人自行做,而鼻咽拭子或咽喉拭子需醫護人員穿着全套防護裝備採樣,包括口罩、面罩發防護袍等,能節省大量人手及裝備。

去年7月第三波疫情大爆發,社區火頭處處,疫廈數目與日俱增。九龍中醫院聯網資訊科技部系統經理鄭宏表示,於疫情第一、二波時,醫護人員要每日翻查衞生防護中心的疫廈資料,核對急症室入院病人住址,花費大量時間,部門因應情況用2天時間緊急研發「疫廈查詢系統」,醫護人員可快速查詢病人是否來自疫廈及強制檢測場所。

該系統的疫廈資料會根據政府網頁公布每日更新6次,除可減輕工作量之餘,亦有助醫護及早提高警覺為病人分流。

另外,疫情爆發初期,醫院管理局屢傳防護裝備不足問題,負責採購程序的醫管局總感染控制主任辦事處高級護士長鄺文影當時亦忙不迭採購保護裝備,既符合公院標準亦要適合所有醫護臉型的裝備並不易找,例如面罩的長、闊度,最後更自行改良。她形容,購買個人防護裝備是「人生挑戰」,「單計試過的裝備已數百款」,只為讓前線醫護安心工作。

醫管局經理(感染及應急事務)曾愷玲則負責搜集世界各地疫情每日最新資訊,提供予相關人士制定不同政策;及留意每位確診者的資訊,務求相關人士能在每日疫情記者會上交代詳細情況。

4人均不約而同感激家人支持,其中葉植恩回想起爆疫初期正值女兒初生階段,惟當時無瑕照顧,錯過見證女兒成長的寶貴時光,但感激太太湊女,令他可專注抗疫,為社會貢獻。

一文看清不同疫苗獎賞及優惠:https://bit.ly/3vw84v0

HKET TV健康台由專家拆解食物安全及都市疾病,即看:https://bit.ly/3cNFwr7

實時追蹤香港新冠肺炎確診者住所/出現地點,立即下載經濟日報App:https://bit.ly/2JdOaiS

記者:洪芷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