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浸大開展5年研究 訓練人工智能創造藝術

社會

發布時間: 2021/07/21 07:00

分享:

分享:

浸大副校長(研究及拓展)郭毅可(右)及協理副校長(跨學科研究)潘明倫(左)領導有關研究。(徐紹軒攝)

現時人工智能(AI)雖能夠產出藝術作品,但始終缺少感情,難以憾動觀眾。浸大將進行為期5年的研究,利用科技收集藝術表演者和觀眾的反應及生理數據,讓AI學習美學與人的情感關係,最後更會推出3個由人機合作完成的藝術項目,屆時AI或能夠了解人類感情。

浸大獲研資局撥款5,283萬元,領導「香港人機共生藝術創造平台技術建設」項目,進行5年研究,結合AI與藝術。項目當中包括設立一個研究型劇院,並研發沉浸式互動延長實境媒體平台,於劇院內安裝不同的感應器,收集觀眾欣賞藝術時的表情、體溫、心率、腦電波等生理反應,同時收集表演者的生理數據,幫助AI學習藝術元素、美學與人類情感的關係,最終建立藝術數據庫及AI的創意算法系統。

而在項目的尾聲,浸大會與藝術團體合作,在2024至26年推出3個創意應用,包括首個展出人類與AI共同創作的「音樂藝術雙年展」、由理解情感的AI與表演者及觀眾一同協作的音樂會、以及人機共生的歌劇。

浸大副校長(研究及拓展)郭毅可表示,現時AI能夠作文、寫詩、畫畫,但其作品表達不到情感,嚴格上來說很難說是創作。而協理副校長(跨學科研究)潘明倫就指,人與AI的溝通仍是單向,如無法開玩笑,「我們好想知道是否有一日能夠教到AI感受到人所感受的東西」,因此需要把情感量化、數據化,讓AI學習。

郭毅可補充,世界上還沒有人類對於藝術的反應數據,而項目亦希望證明這種研究及採集數據的方法有效,讓其他學者能夠跟隨。潘明倫指,研究會接觸到許多人機作品中的倫理、版權等問題,需要在過程一一探討。

緊貼東京奧運及港隊消息,即看奧運專頁:https://bit.ly/3inwDGa

一文看清不同疫苗獎賞及優惠:https://bit.ly/3vw84v0

HKET TV健康台由專家拆解食物安全及都市疾病,即看:https://bit.ly/3cNFwr7

實時追蹤香港新冠肺炎確診者住所/出現地點,立即下載經濟日報App:https://bit.ly/2JdOaiS

記者:徐紹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