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援助】機構改以電子方式派食物援助津貼 關顧受惠人士尊嚴

社會

發布時間: 2021/07/22 00:00

分享:

分享:

聖雅各福群會推行「FOOD-TO-GIVE」試驗計劃。(機構提供)

疫情之下,不少人因為經濟環境差導致而失業,甚至三餐不繼。聖雅各福群會以往均會為基層人士提供食物援助服務,但仍有不少人或因為怕被人標籤而沒有參與服務。有見及此,機構改以電子化方式派發食物援助津貼,推行「FOOD-TO-GIVE」試驗計劃,受惠人士只需以八達通接收連續8個星期、每星期400元的津貼,自行到相關快餐店購買食物,以關顧受惠人士的尊嚴。

聖雅各福群會在2003年起推出全港首個食物銀行,直接為基層人士提供食物援助,包括乾糧及熱食等。機構在2019年約有38,170人次透過不同計劃而取得食物援助服務,惟今年首半年已服務68,113人次,是2019年的約1.8倍。機構在今年6月推出「FOOD-TO-GIVE」試驗計劃,旨在以電子方式派發食物援助津貼,受惠人士只需以八達通接收連續8個星期、每星期400元的津貼,然後自行到有關快餐店購買食物。

年約50歲的惠娟在疫情開始時不幸被裁員,失去了兼職工作。她在疫情下曾一星期有5天的3餐均以麵包充飢,惟一直沒有申請任何援助,擔心怕被人知道後會被被標籤為濫用服務,又認為有關服務應留給更有需要的老弱者。至機構將有關服務改為電子化方式派發食物援助津貼後,她才決定參與試驗計劃。她表示,是次計劃利用電子支付平台領取資助及購買飯餐,方便快捷之餘,也可保她和家人的尊嚴,不怕被途人投射目光。

另一受惠人士月蘭,年約60歲,與丈夫及兩名孫兒同住,一家4口靠丈夫低微收入維持生計。她為了節省生活費,平日只會購買豆卜及魚肉等,亦曾申請不同食物援助解困。不過,月蘭表示曾因使用食物券而遭人責罵使用「折墮錢」而心感不快。她在參與試驗計劃後,利用資助金額在指定快餐店特意挑選更多肉類的食物,讓孫兒補充足夠營養。

該機構訪問了113位受惠人士,有86%受惠人士表示使用電子形式領取援助方便快捷,8成受惠人士表示可按自己時間、地點購買食物,十分方便,另71%表示選擇多元化。機構期望將類似援助模式擴展至不同地區,提供的支援種類可以更有彈性,例如由快餐店延伸至零售店等。

緊貼東京奧運及港隊消息,即看奧運專頁:https://bit.ly/3inwDGa

一文看清不同疫苗獎賞及優惠:https://bit.ly/3vw84v0

HKET TV健康台由專家拆解食物安全及都市疾病,即看:https://bit.ly/3cNFwr7

實時追蹤香港新冠肺炎確診者住所/出現地點,立即下載經濟日報App:https://bit.ly/2JdOaiS

記者:郭詩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