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擊熱潮】「家朗效應」劍擊人氣度激升日接100個查詢 劍擊教練︰助冷靜思考臨場決戰

休閒消費

發布時間: 2021/08/05 13:07

最後更新: 2021/08/05 14:12

分享:

分享:

自張家朗奪得奧運花劍金獎後,令劍擊熱潮升溫,劍擊學院更試過日接100個查詢。

自從劍擊運動員張家朗奪得奧運男子花劍個人金牌後,劍擊運動一下子人氣大盛。亞洲劍擊學院行政總監吳偉燕表示,「張家朗獲獎後,試過1日收逾百個查詢,幾乎每天18小時都在覆whatsapp。」家長都想乘「劍擊熱」讓子女在暑假上堂,究竟劍擊跟其他運動有何分別?對學童的成長又有何好處,不妨由該學院的劍擊顧問連寶香現身講解一下。

昔日劍擊往往予人英式貴氣的感覺,當學員穿上白色的劍擊服,戴上灰黑的頭盔,手持長劍傲然而立的時候,帥氣自信的氣質油然而生,故此近年不少家長都愛為子女報學劍擊。亞洲劍擊學院顧問連寶香,2003年開始入選香港擊劍代表隊,2014年曾代表香港參加南韓仁川舉行的亞運會擊劍比賽,也曾兩次出戰奧運花劍(2012年倫敦奧運、2016年里約奧運),劍擊實力超然。

亞洲劍擊學院的顧問連寶香(中),正帶來一班劍擊小將練習。(攝影︰馮柏偉)

小孩練劍擊 助冷靜思考臨場決戰

連寶香於2016年的里約奧運,曾和當年年僅19歲的張家朗和22歲的江旻憓出戰個人賽。相隔5年,她現觀看張家朗在東奧的劍擊水準,表示︰「最厲害是張晉級8強後,再連追6分挫敗俄國選手,無論心理狀態、技術上都處理得好好。他沒有心急,一分一分慢慢追上,而且雙方實力差不多,甚至對方可能是略高水準的,這一點也不容易。」

劍擊學員正互相拆招,鍛練和對手間進擊的距離感。(攝影︰馮柏偉)

連寶香說張家朗個性開朗,但「對著多人或陌生的環境,就不太出聲。上屆奧運他也許不懂得處理壓力,個人會急一點。到了今屆其心理質素明顯提升,沒那麼衝動而沉著應戰。」

2010年連寶香開始教劍擊,她表示近年多了兒童學習,也許是運動的外觀較吸引。

劍擊有很多配件,可能是小朋友尤其男仔喜歡盔甲有關。劍擊算是搏擊運動,兩把劍互有碰撞,但又相對安全,這是與其他搏擊運動相異之處。小朋友學,可訓練反應,思考冷靜點,是綜合了分析能力和集中力的運動。因為對手間距離很短,臨場的決定轉數要快,勝負往往在電光火石之間。

從前劍擊重形式 現在要出奇制勝

記者在亞洲劍擊學院觀察,現場已有10多名學童在練習,先作前進步、後退步的熱身動作,有助手腳協調。10多分鐘後就到正式學習,在教練的指導下學員間互作弓步前刺的技術磨練,學藝3、4年的已練得有板有眼。

連寶香表示,劍擊學院4歲起已可招生,

但開始學,不能要小朋友在體能上、技術上要求甚麼,因為劍和面罩都他們來說都很重,專注力不能太長,主要訓練集中能力和自理能力,以及聽指令等。及後一點才教劍擊的前進步、後退步、弓步等動作,再教一些策略性的戰術。

點擊圖片放大
+2

自初中起連寶香已學習劍擊,她表示以前的劍擊較確是classic一點,「整體規矩沒有什麼改變,但以前很重視劍擊那個形式,要很靚。可能時代不同,現在則要出奇制勝,譬如不會常規地兩人走前後退,而是多了踎下或跳起的動作,進擊的形式沒有那麼formal,相對靈活,是思考模式的改變。」 

而亞洲劍擊學院的教練,本身亦是現役香港劍擊代表隊的陳卓謙(Timmy)表示,「很多小朋友初來學劍擊,是抱著玩的心態。但學了一、兩年後,就會遇到不少困難,如這個戰術是否管用,令他們多思考幾步。」

亞洲劍擊學院行政總監吳偉燕表示,自從張家朗奪得奧運男子花劍個人金牌,家長的查詢大增。(攝影︰馮柏偉)

初學以花劍為基礎

劍擊其實分為花劍、佩劍和重劍3種,打法亦略有不同︰花劍上半身有金屬衣,有效攻擊範圍為軀幹部份,手與腳是不計分的無效位置,運動員在比賽中只能刺,不能劈打,並且在對戰時要以採取的進攻權得分,而被動一方也能靠防守得分。佩劍則是刺中腰以上就有分,除了刺,劈也可計分,也有進攻權得分制。重劍則是全身白色的比賽服,進攻權不算入得分內,只要刺中對手就有分,如雙方一齊刺中雙方都有分,當中江旻憓正是女子重劍的運動員。

10歲的梁殷僑學了劍擊4年多,說學了後反應和思考能力都進步不少。(攝影︰馮柏偉)

連寶香表示,小朋友學劍擊會以花劍為基礎,「學至4至5年班,會視乎條件再提升技術,看哪種劍法最適合小朋友,當然最終決定可能在家長上,但他們多數聽教練意見。」

學習劍擊,連寶香表示這運動的動作不算多,「主要是進攻和防守,進攻一方要想如何避開對方的防守來刺他。如花劍它的目標太細, 那個距離要掌握得好好, 要培養那份『距離感』,大步與細步間要懂得拿捏分寸,想要如何入到那距離刺中對手?乍看時劍擊的動作像差不多,但許多細微的動作很難表達出來。」張家朗磨劍十年奪金而升格為「劍神」,絕對是苦練而成的戰果。

記者︰馮柏偉

同場加映:江旻憓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