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熱潮】何詩蓓啟蒙教練揭奧運摘銀3要素 寄語家長勿盲目跟從何詩蓓模式

社會 05:00 2021/08/24

分享:

分享:

Harry Wright International南華會泳隊教練崔瑋俊。(林宇翔攝)

何詩蓓為香港贏得史上首面游泳奧運獎牌,特別是競爭激烈的游泳項目,在奧運「含金量」特別高,更是難能可貴。港產飛魚一躍成為亞洲飛魚,成功的背後,何詩蓓在習泳路上的教練團隊亦功不可沒。

啟蒙教練之一、Harry Wright International南華會泳隊教練崔瑋俊形容,造就何詩蓓2面奧運銀牌背後有3大要素,包括刻苦、心態及天份,「我覺得70%是靠自身的努力,20%就是靠天份,最後的10%是靠教練、家長以及天時地利的配合。」

年幼跟男孩訓練 一教就做到

崔瑋俊是何詩蓓的啟蒙教練之一,她約7歲時開始在南華會跟隨他訓練。崔瑋俊憶述,何詩蓓小時候已經顯露出天份,身形好、水感好、悟性高。何謂水感?崔瑋俊解釋,即是人與水融為一體,「平常人看上去是游得輕鬆、舒服,每一下都很去水。」

常言天才是1%的天份,加上99%的努力,「當時何詩蓓給我的印象是非常自覺,她訓練時是跟着約9歲、10歲男生一同訓練,她都非常自覺地完成訓練計劃,在教導時一教她就能做到,這是她個人的特點以及優勢。」

泳手擁有優厚條件,但年幼時訓練亦不能過度催谷,「我看到她有很好的條件,出於保護因素下,刻意規定她最多練習4至5天。」崔瑋俊指,何詩蓓有空或放假,會讓她進行5天訓練,都是做基礎、技術和一般有氧耐力訓練,主要讓她保持心肺功能,如遇上學業情況就讓她減少訓練,「不能急功近利地去催谷她得到成績。」

崔瑋俊(中)是何詩蓓(右三)啟蒙教練,約7歲時開始在南華會跟隨他訓練。(受訪者提供)

肚痛休息 不能下水訓練嚎哭

崔瑋俊又憶述一次深刻訓練經歷,並笑言「我講出嚟何詩蓓你唔好打我」。那一天,崔瑋俊在訓練途中發現何詩蓓有不妥,她很細聲地說肚痛,崔瑋俊於是着她上水休息,然後打電話讓家人接她回家。崔瑋俊便繼續訓練其他學生,回頭便發現她坐在池邊嚎哭,「我問她為甚麼哭,要不要帶你去看醫生?她說不是,哭是因為不能下水一起訓練,在那一刻我忍俊不住笑出來。」

何詩蓓東奧兩度奪銀後,不少泳會均表示查詢及報名人數顯著增加。崔瑋俊指,在香港要成為游泳運動員,一般先是參加泳班,學習水性及4式,大約到6至7歲就會被教練推薦參加泳隊,接受基礎訓練,完善技術,約8歲開始便可參加一些小型比賽,之後就有學界比賽、香港分齡組別比賽 ,能力較好就會選拔代表香港參加分齡級別的綜合性運動會,甚至更大型的世錦賽、亞運、奧運等,「最少有20年的游泳生涯」。

崔瑋俊指,雖然奧運帶來熱潮,但作為主流運動,香港習泳的人一向不少,特別何詩蓓是在香港本土訓練,其成就鼓舞業界,令一眾教練更有衝勁推動香港的游泳發展,希望政府能投放更多資源,讓家長放心子女投身體育界,主要先培養小朋友的興趣,「佢想做那件事,自然就會投入進去。」

每個小孩獨立個體 勿盲目跟從

但他強調「每個小朋友都是獨立個體」,不建議家長盲目跟從何詩蓓的訓練模式,「上學、游水、返屋企的5分鐘生活圈,唔係人人做到」,同時何的家庭亦未有給予過高的期望和壓力,崔瑋俊又以自身為例,自己13歲才接受系統訓練,16歲破香港紀錄,「雖不是特別快,不過也是香港高水準,所以家長不需要在很小時候就逼子女去泳隊。」

擔任游泳教練18年,崔瑋俊見過很多有天份的小朋友在訓練途中放棄,「其中一個常見的原因是他們沒有進步,或者是看到同儕一直進步但自己沒有。」他寄語學生及家長保持耐性,多點鼓勵,「總有一天他們能成大器」。

點擊圖片放大
+17
+16

同場加映:【湊得輕鬆啲】考全級第一未必等於資優生 資優學苑院長分享培育尖子心得

一文看清不同疫苗獎賞及優惠:https://bit.ly/3vw84v0

HKET TV健康台由專家拆解食物安全及都市疾病,即看:https://bit.ly/3cNFwr7

實時追蹤香港新冠肺炎確診者住所/出現地點,立即下載經濟日報App:https://bit.ly/2JdOaiS

記者:蘇文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