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專欄】期望孩子從運動員身上學會挑戰自我 崔家祥校長:人生不僅只有分數

中小學 13:08 2021/09/06

分享:

分享:

崔家祥校長認為,人生不應只有「分數」、「操行」。

雖然今年暑假未能出外旅遊,但是大家都為在東京奧運會及殘奧會的香港運動員打氣。劍擊的張家朗、游泳的何詩蓓、乒乓球的李皓晴、杜凱琹和蘇慧音、空手道的劉慕裳、單車的李慧詩在奧運會創造了「一冠二銀三銅」的歷史佳績,羽毛球混雙、女子重劍團體、男子花劍團體、滑浪風帆女子組、乒乓球女子單打和混合雙打亦有優秀的表現,46位香港運動員全力以赴,教人振奮。

征東京殘奧的24位香港運動員永不言敗,在輪椅劍擊、硬地滾球、射箭、羽毛球、田徑、游泳、馬術、乒乓球多項比賽中大放異彩,王婷莛和梁育榮分別在女子TT11級別單打及硬地滾球混合BC4級個人賽贏得銅牌,其他運動員亦相繼晉級。當我們為健兒的勝利歡呼時,也讓孩子們從中細味許多動人的故事,學懂做人的道理。

讓孩子學習運動員的堅毅

港隊羽毛球混雙組合「鄧謝配」和輪椅劍擊余翠怡力戰強敵,雖然未能取得獎牌,但他們都表示:「不是看到希望才去堅持,而是堅持下去才有希望!」,從未有放棄的念頭,一定要奮戰下去。四年一度的奧運會是層次最高的大賽,運動員個個都是高手,置身其中已非僥倖,踏上頒獎台的機會更是微乎其微。運動員不會一夜之間「變勁」,他們每天都要刻苦練訓,堅持「做好自己」,在疫情下更要面對許多困難,絕非易事。再者,他們積極備戰,持續參加不少國際大賽。

「微笑劍后」江旻憓曾登上女子重劍世界排名第一,「香港女車神」李慧詩曾3奪世界冠軍、爭先賽一度20個月保持不敗,張家朗2017年勇奪世青賽男子個人花劍冠軍,之後屢次在世界盃賽事入三甲。在高強度的訓練和比賽中,運動員遇上不少強敵和困難,但他們咬緊牙關去面對種種挑戰,表現出一份堅毅不屈的精神,正是孩子應該學習的。

疫情影響了學習的時數,也改變了學習的模式,孩子們只可在上午上課,校隊及興趣班大部份都被迫停辦或轉為網上形式,教練未能親身教導。孩子們能否依照教練的遙距教導學習?能否自我監察,時常練習?檢視自己的學習水平?「自律」就是成敗的關鍵。

讓孩子學習運動員的勇敢

連奪兩面游泳銀牌的何詩蓓曾說:「比賽發揮好壞,80%與心態有關,另外20%才是體能,所以控制好心態便可有好表現」即是說運動員就算具備實力,不代表比賽時一定能發揮得到,在全球矚目的奧運舞台兩強相遇勇者勝。不少運動員有機會爭牌,但到關鍵時刻卻手緊失準,終與獎牌擦身而過。心理質素何其重要?我們可以提升實力帶來自信,也可以不斷練習帶來經驗去調整心態。

我們相信「從體驗中學習,以成功創造成功」,藉著多元化的體驗活動,讓孩子學而致用,從中獲得成功的經驗,建立自信,發掘自己的天賦,相信自己是「天生我才必有用」。另一邊廂,殘奧會的運動員要克服自身的殘疾障礙,待遇亦不盡人意,卻從來沒有放棄,這份無比的勇氣,更是教導孩子們要勇敢面對學習上、生活上、成長上的困難。與他們的困難相比,孩子們還要怕甚麼呢?

讓孩子學習運動員的氣度

奧運會的感動時刻不只是在取勝的一刹那,運動員之間的小故事教會孩子們要有風度。卡達選手和意大利選手在男子跳高金牌戰中,比賽足足進行了2小時還是不相上下,勢均力敵,大熱選手卻提出以「雙冠」來結束決賽,與對手分享榮譽,多麼大愛無私啊!羽毛球天后戴姿穎錯失金牌,銅牌得獎者印度的辛度上前安慰她,見證了友誼第一;日本乒乓球混雙組合水谷隼和伊藤美誠從小一起練習,猶如親兄妹。

水谷罹患眼疾但為了拍檔,完成人生中最後一場奧運,這是重視承諾的表現;兩位46歲的大叔參加了以年輕人為主的男子公滑板公園賽,雖然分數墊底,卻引起大家的注意,佩服並尊敬他們在這年紀繼續打拼,永不放棄。每一個故事都教導孩子們如何待人接物,如何謙虛處世。大家不妨每晚都與子女分享這些動人的故事。

讓孩子從運動中學會走自己的成長路

「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Faster, Higher, Stronger, Together)是今屆奧運會的格言。無論是奧運會或殘奧會,每位運動員為「超越自己」,自我實現而努力,向著自己的目標進發。我們相信每一位孩子都是可教的,大家都們會竭盡全力讓孩子發光發熱。我們相信人生不應只有「分數」、「操行」,還有「欣賞與建議」和「肯定」。

我們更鼓勵孩子愛上運動,學習運動員如何堅持下去,勇敢面對困難,做自己喜歡的事,不必計較付出,也不要只論成敗,而是好好感受自己的努力,好好享受自己付出帶來的滿足感,相信自己,開創自己的成長路。期盼每位孩子能從奧運會和殘奧會領悟到挑戰自我的精神,找到自己的終身興趣,找到自己與別不同的長處,滿滿自信地成長。共勉之。

最新影片推介:

撰文 : 崔家祥校長 愛秩序灣官立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