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健康】學童疫下開學或增焦慮感 精神科醫生籲家長勿否定子女情緒

社會

發布時間: 2021/09/13 00:00

最後更新: 2021/09/13 10:04

分享:

分享:

葵涌醫院精神科顧問醫生鄧振鵬提醒家長,要抽空與子女討論他們的感受。(林宇翔攝)

新學年伊始,經過漫長暑假後要重新適應校園生活,對部分學生來說造成不少壓力。葵涌醫院精神科顧問醫生鄧振鵬表示,新學年的適應期一向都會令部分學童產生情緒上的困擾,疫情期間情況亦更嚴重,建議家長要適當關注子女的情緒,但不要認為他們的擔憂「好小事」;如焦慮到影響日常生活,有必要盡快求醫。

鄧振鵬說,通常在升中學或升小學的銜接階段,學童的精神的壓力會特別大,一來是要適應新的學習環境及模式,又要重新建立社交圈子,令不少人都會感緊張,不少定期到醫院覆診的學童,在接近開學時會向他反映面對情緒困擾,疫情下更多人發覺要重新適應上學有難度。他指出,部分有學習障礙的小朋友要依靠外界協助才能專心上課,由於疫情初期改為網課,令他們上課易分心,到後期更會跟不上學習進度,令他們對回復正常上課更感焦慮。另外,部分學童亦會過份擔心受新冠病毒感染,鄧振鵬指有學生會過份清潔,例如會過量清潔書本、書包。

移民潮亦對學童來說造成無形壓力,鄧振鵬解釋,學生見到身邊的同學離開,社交圈子的轉變會導致他們的失落,或會加深焦慮情緒。

葵涌醫院精神科顧問醫生鄧振鵬。(林宇翔攝)

他亦接觸有個案在開學時情緒十分繃緊,有一名需要定期覆診、患有讀寫障礙的小六學生,由於要考呈分試,加上功課增多,又擔心自己成績不夠好、未能考上心儀中學而感焦慮。鄧振鵬說,處理這類案件時會先讓學生抒發情緒,再透過協助他調節對自己的期望等方法開導。

部分更嚴重個案甚至要接受藥物治療,鄧振鵬曾接觸過一名初中生,因為家庭原因對上學產生焦慮情緒,有明顯的生理反應,包括出現呼吸急促、有窒息感覺、身體抖震,甚至不能踏進課室,需要同學扶離課室。由於情況比較嚴重,除去心理輔導,亦要接受藥物治療。

鄧振鵬指出,通常不安焦慮的情緒只會維持短時間,提醒家長可以留意子女是否長期出現處於低落狀態,或因情緒引發生理反應,包括心跳加速、手震、胃痛,或者會否過份悲觀,經常迴避上學或過度依賴。他強調,如學生的情緒影響到生活,就有需要向專業人士求助,例如駐校社工、青少年服務單位等。鄧振鵬亦建議,家長要花時間去了解子女出現焦慮情緒的原因,不要急於否定他們的情緒,亦不要說子女的憂慮「好小事」,應該要抽時間與他們討論感受,而非只說教。

《家庭台》最新影片:【湊得輕鬆啲】經歷兩次傷患無阻游泳決心 男拔舊生一年三破香港紀錄

一文看清不同疫苗獎賞及優惠:https://bit.ly/3vw84v0

HKET TV健康台由專家拆解食物安全及都市疾病,即看:https://bit.ly/3cNFwr7

實時追蹤香港新冠肺炎確診者住所/出現地點,立即下載經濟日報App:https://bit.ly/2JdOaiS

記者:黃悅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