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靶治療】理大研發新骨關節炎止痛技術助長者減藥 料需5至10年進行臨床研究

社會

發布時間: 2021/09/14 14:47

分享:

分享:

理大今(14日)發表「骨關節炎標靶鎮痛診療納米技術」的最新研究結果。(陳國峰攝)

骨關節炎止痛技術有新突破,理大最新研發出骨關節炎的標靶治療方案,可透過注射納米探針和光聲成象技術,定位出致痛蛋白質「神經生長因子(NGF)」的位置,再用「照燈」的方法治療,每次治療或有效鎮痛一星期,並減少長者服藥量和藥物副作用,不計診金成本只需100元。

然而,有關研究剛完成動物實驗,仍要進行5至10年的臨床研究,才有機會推出市場應用,且對社區醫療系統和硬件設備有一定需求。

骨關節炎是長者常患疾病,重症患者需排期約2年進行換骹手術,等候過程中骨刺和磨蝕會持續為患者帶來疼痛,現時只能靠藥物止痛舒緩。然而,長期使用含NGF抗體的藥物會加劇關節病變,價格亦相對較貴。

理大今日(14日)發表「骨關節炎標靶鎮痛診療納米技術」的最新研究結果,研究團隊成功在老鼠身上注射「分子標靶納米探針」,具良好水溶性的探針中含有NGF抗體,能靶向關節中引起痛楚的NGF,顯示其位置。研究人員在實驗中用光聲成象定位NGF後,成功用紅外線燈截斷NGF向神經發放的疼病信號,達至鎮痛效果。

負責研究的理大生物醫學工程學系副教授溫春毅指,新技術主要針對重症患者研發,希望減輕他們排期進行手術期間的痛楚和減輕其醫療開支。他解釋指,待完成研究後,估計患者只需每星期到社區治療中心覆診,確認NGF位置,就可以在家中自行用紅外線燈進行光熱療法,每次只需15分鐘,有效期達一星期。

他又指,新療法使用的NGF抗體只有傳統藥物的1%,能有效減低副作用,現時唯一發現的副作用只有注射帶來的疼痛。如新療法成功推出,患者就無需長期服藥。

然而,新療法尚未進入臨床實驗階段,預計距離推出市場仍有5至10年的時間。另外,過程中進行光聲成象的儀器,現時只有實驗室會使用,而注射探針的工序需由護士進行,對社區醫療系統有一定需求。

一文看清不同疫苗獎賞及優惠:https://bit.ly/3vw84v0

HKET TV健康台由專家拆解食物安全及都市疾病,即看:https://bit.ly/3cNFwr7

實時追蹤香港新冠肺炎確診者住所/出現地點,立即下載經濟日報App:https://bit.ly/2JdOaiS

記者:陳梓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