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英國】港人倫敦買樓管理費3個月內大增感不公 物業顧問:買樓時要考慮管理費價格【附置業貼士】

社會

發布時間: 2021/09/15 07:00

最後更新: 2021/09/16 12:47

分享:

分享:

消委會建議購買境外物業前,務必慎重考慮及作充足的資料搜集,向可靠的專業人士查詢。(istock圖片)

近年港人熱愛在英國置業作自住或投資之用,惟「隔山買樓」難免出現問題!

買家港人A先生決定於英國倫敦入市,今年7月經香港地產代理購買倫敦西北部博福特公園(Beaufort Park)一個樓盤的逾千呎單位。他在今年6月參考相關樓盤的售樓書,當時售樓書上列出的每年管理費收費為4.42鎊一呎,即每年管理費約4,583.54鎊。及後,他於7月初落訂,並近日準備前往英國收樓之際,收到發展商的信件,發現管理費竟大幅加至6.5鎊一呎,即每年管理費約6633.8鎊,升幅高近5成。(9月16日更新,發展商已回覆事件,詳情即看:【下一頁】

只是三個月時間,便加了近5成,真的太無理!

A先生坦言,對加價感到無奈,他稱當時7月份簽署合約時是建基於售樓書的內容,包括管理費為4.42鎊一呎等項目;他亦曾在簽約時與協助售賣該樓盤的香港地產代理確認管理費項目,對方曾表示即使有加幅,大致上也與通漲掛勾。

惟近日收到發展商就管理費加價通知後,他即時向香港地產代理及樓盤所屬英國發展商查詢,地產代理回覆指由發展商決定,而發展商同樣未有交代加價原因,僅稱售樓書上的管理費只是初步估算,不代表最後價格。他批評,涉事發展商未有交代管理費飈升原因,亦不知如何應對。希望借自己的故事提醒有意海外置業的人士,要留意物業管理費的價錢,盡量要把所有費用寫在買賣合約上。

直至9月16日,發展商回覆指,因出現錯誤,已與買家傾妥,問題已得已解決。詳情即看:【下一頁】

點擊圖片放大
+3
+2

專家意見:英國置業注意需知?

資深英國物業顧問陳思銘提醒,業主或有意置業人士需考慮到物業管理費價格,並以此作為是否考慮購買該物業的因素之一。

全球量化寬鬆政策下,銀紙貶值下加強港人購買「磚頭」意欲,故不少人選擇在海外,包括英國等地購買物業用作投資。陳思銘建議,考慮是否購買物業需要考慮多項因素,包括發展商背景、物業管理費及地租,另外需要找尋有口碑的大地產中介公司。

他表示,自己投資英國樓時,會特別留意管理費。他指,英國物業的管理費一般約2鎊至4鎊,4鎊以上的管理費已算是非常昂貴。他舉例,曼徹斯特市的物業管理費約2鎊至3鎊不等,而倫敦範圍則比較寬,2鎊至6鎊亦有。

他亦提到,英國房地產分為永久業權(Freehold)或租賃業權(Leasehold),當中後者需要繳交管理費及地稅。他續指,管理費價格受多種因素影響,如有需要24小時保安、擁泳池等設施的話,管理費自然高。他建議,即使自住或作投資之用,業主需要考慮管理費事宜。

消委會建議購買境外物業前,務必慎重考慮及作充足的資料搜集,向可靠的專業人士查詢。(istock圖片)

另外,他建議買家需要考慮物業發展商及地產中介公司背景,指通常大發展商的樓盤會與具名氣或已為上市公司的地產中介公司合作,如較為知名的有仲量聯行(JLL)、第一太平戴維斯(Savills)等,稱大機會不會出現太多問題。

除了選擇物業方面,物業類型亦需要考慮。陳思銘提到,英國房屋種類繁多,包括別墅、半獨立別墅、排屋及單位等。他指,英國人在人生不同階段會選擇不同物業居住,故建議業主需要考慮文化因素才決定是否置業,如長者未必考慮住在排屋,因不方便行樓梯等。

消委會建議

消委會回覆《TOPick》查詢時,提醒消費者購買海外物業有相當風險,興建項目的過程存在許多變數,而且正式買賣合約一般是買家與海外發展商直接訂立,本港法例未必適用,萬一發生問題,消費者要追討賠償困難重重。

消委會指,由於購買海外物業,大多屬「隔山買牛」,消費者未必能實地考察,只能單靠中介人提供資料,故無論於購買前後的不同階段,均有多項要點須留意,以保障自身利益。

消委會建議,消費者在決定購買境外物業前,務必慎重考慮及作充足的資料搜集,向可靠的專業人士查詢,瞭解發展商背景及當地物業買賣法律等。

英國物業投資小貼上:

  • 留意管理費及地租
  • 考慮選擇大發展商及知名地產中介
  • 考慮英國文化因素
  • 充足資料搜集,向可靠專業人士查詢

資料來源:陳思銘、消委會

同場加映:【TOPick診症室】醫治痔瘡可用「橡筋」、手術切割等 中大醫生分析不同方法:

【活得健康啲】反式脂肪堵塞心血管 營養師教看餅乾成分及標籤

一文看清不同疫苗獎賞及優惠:https://bit.ly/3vw84v0

HKET TV健康台由專家拆解食物安全及都市疾病,即看:https://bit.ly/3cNFwr7

實時追蹤香港新冠肺炎確診者住所/出現地點,立即下載經濟日報App:https://bit.ly/2JdOaiS

記者:曾卓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