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協作︰軟硬兼施,溝通之道有辦法

特約

發布時間: 2021/09/23 15:00

最後更新: 2021/09/23 15:46

分享:

分享:

青協領袖學院舉辦多項演說訓練及英語演講比賽,讓學生從中學習溝通協作及慎思明辨等技能。

談到「溝通協作」這項未來技能,一般人會以為「口才好」便可以。然而,技巧有軟、硬之分,溝通協作的硬技巧是指個人的知識,對寫作、演說和語言的掌握,亦包括調解能力;而軟技巧則指我們的品德價值,例如尊重、同理心,以至具宏觀視野、國家觀念、世界觀和大局觀等素質。軟硬技巧必須同步建立,才有望在未來複雜議題中尋找出路。

多參賽勤鍛鍊

拔萃男書院英文科老師曹懿德表示,自信令溝通更具魅力,所以她一直鼓勵學生參加辯論和英語演講比賽,一方面提升學生自信,另一方面讓學生從中學習演說、溝通協作及慎思明辨等技能。她在求學時期也曾經一試身手,名列三甲,並坦言參賽不應以獎項勝負為目的,而是訓練學生能否學懂清晰表達自己的看法、溝通技巧及同學間的互助。 

團隊合作事半功倍

曾參加《香港200》領袖計劃的陳嘉豪(George),亦親身領會到溝通對團隊合作的重要性。該計劃集結了來自多間學校的200位學生領袖,團隊內各有各想法,必須學習溝通協作,繼而達到共識,過程中絕不簡單。George領悟到「聆聽」在調解和溝通中的作用,用「同理心」了解他人意見,再嘗試從中找出「最大公因數」。而到今天他從事法律工作,更透徹明白溝通協作能力的重要性,同理心、聆聽、雙向表達必須同步建立。

機器未能深度閱讀欠感情

目前人工智能(AI) 仍不能完全理解人類語言的真義,無法完全正確解讀說話一方想表達的意思。AI 既沒有人類的五感,也欠缺人類心智產生的慾望、價值觀、性格等,要 AI 擁有與人類一樣的情感和同理心,是公認最困難的工程。世界經濟論壇曾有研究指,「同理心是難以用工具或技術教導和增強的特質之一。」人類看喜劇能意會幽默和語帶雙關,情緒隨之被牽動,放聲大笑,而 AI 就未必做到。以現時的技術,機械人不能深度閱讀,也講不出好笑的笑話。

假如要作出選擇,人類會相信人類還是機器?人類始終是優先的選項。有市場推廣研究公司曾向全球約6,000名消費者進行問卷調查,結果發現,「68%消費者相信人類較 AI 適合審批銀行貸款」以及 「與 AI 相比,69%的消費者更傾向對人類講真話。」要是可以揀選與真人或機械人共進午餐,你會如何選擇呢? 

香港青年協會獲滙豐全力支持,推出「滙豐未來技能培訓計劃」。經結合青年意見及實務經驗,青協歸納出六大未來技能,包括「數碼技能」、「創新解難」、「人生規劃」、「溝通協作」、「全健管理」,以及「抗逆應變」,它們環環相扣,亦兼備實用技能與素質內涵的培養。剛推出的《未來技能今天學》專書,透過精選的教學資訊和案例,為公眾和青年提供饒富教育意義的參考。

試閱及訂購︰https://hkfyg.org.hk/futureskills

(資料由客戶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