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研究】低溫環境加劇感染新冠肺炎後嚴重程度 研究團隊倡市民冬天前接種新冠疫苗

社會 12:44 2021/09/24

分享:

分享:

港大醫學院微生物學系一項研究發現,低溫環境下會加劇新冠病毒的感染嚴重程度。(資料圖片)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逾年,港大醫學院微生物學系早前進行一項研究,對金黃敘利亞倉鼠進行新冠病毒的攻毒實驗,了解放在不同環境溫度下的連續病毒負荷、免疫反應和病毒散播模式等,結果發現所有在低溫飼養的倉鼠,其呼吸道組織比在高溫及室溫飼養的倉鼠都顯示出明顯更高的病毒載量,即低溫度環境會加劇新冠病毒(SARS-CoV-2)的感染嚴重程度。有關研究已於國際科學期刊《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發表。

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及臨牀助理教授陳福和率領團隊,探討環境溫度對感染新冠病毒嚴重程度所造成的影響。團隊在研究中對倉鼠進行攻毒實驗,在牠們的鼻腔中注射相同劑量的新冠病毒,再分別飼養在12至15oC低溫、21oC室溫及30至33oC高溫的環境下。其後,在不同日數收集倉鼠的鼻甲骨組織、氣管組織和肺部組織,發現所有低溫飼養的倉鼠,在感染後的第7天,其呼吸道組織都顯示出明顯更高的病毒載量。牠們的肺部出現嚴重發炎和出血的狀況,促炎性細胞因子和趨化因子的水平明顯較高。

與室溫組和高溫組相比,低溫組的倉鼠在感染病毒後的第7天,炎症損傷仍持續存在,且幾乎沒有恢復跡象,牠們的口腔拭子病毒載量在第10天至第17天亦較高,而其血清中和抗體亦在感染後第7天和第30天明顯較低。

團隊指出,是次研究提供了首個活體模型的證據,表明低溫度的環境會加劇病毒散播的能力、疾病感染的嚴重程度和促炎性細胞因子及趨化因子的水平,並抑制感染新冠病毒的倉鼠的中和抗體反應;而是次結果亦表明,新冠病毒能在低溫下飼養的倉鼠的呼吸道中更有效地複製,導致更嚴重的炎症和呼吸道的持續損傷,建議所有符合接種條件的市民在這個冬天前接種新冠疫苗,以降低在即將到來的冬天染病後的嚴重性。

陳福和表示,長者若感染新冠肺炎後,其嚴重程度會較一般人高,惟現時長者的接種率低,特別是院舍的長者,他呼籲有關人士盡快打針;至於一般市民是否需要在冬天前打第三針,他則稱需要更多的數據,又指本港未有針對打針後的抗體水平作大型研究,強調即使市民抗體水平低,其體內的細胞免疫或可以抵禦病毒。

《家庭台》最新影片:

一文看清不同疫苗獎賞及優惠:https://bit.ly/3vw84v0

HKET TV健康台由專家拆解食物安全及都市疾病,即看:https://bit.ly/3cNFwr7

實時追蹤香港新冠肺炎確診者住所/出現地點,立即下載經濟日報App:https://bit.ly/2JdOaiS

記者:郭詩詩

香港經濟日報 App

免費即時新聞

立即掃描

搶先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