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劇保育】翻譯粵劇傳承「查篤撐」嚴謹 學者盼助年輕人欣賞曲詞文學美感

社會

發布時間: 2021/10/04 06:00

分享:

分享:

都會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副教授(語言與翻譯)陳家愉專研翻譯粵劇,盼傳承當中的嚴謹態度。(程志遠攝)

粵劇予人老舊、嘈吵等印象,自小與粵劇結緣的文學翻譯學者陳家愉,兒時亦曾討厭粵劇,長大後才漸漸體會到粵劇詞句之中的文學美感。她近年結合其專業及興趣,半途轉研翻譯粵劇,將經典作品翻譯成英文,盼傳承粵劇之中的嚴謹態度,近期更參與教授都會大學首個學術成分較重的粵劇導賞體驗課程,形容學生反應熱烈。

香港都會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副教授(語言與翻譯)陳家愉,其另一身份是粵劇愛好者,更是其參加業餘曲社的最年輕成員。她回憶兒時家人經常在家播放粵曲,反倒令她對此生厭,「去到我個年代娛樂多咗,粵曲已經無咁盛行,屋企人播嗰陣,我覺得唔好聽、好嘈,又唔知佢唱乜。」

討厭變鍾愛 半途轉研譯粵曲

不過,本身對文學感興趣的她,長大後逐漸曉得欣賞曲詞中的文學美感,便會偶爾去「睇大戲」,後來更因其低沉聲綫,她在當時任教的理工大學被校內粵曲班發掘,初試啼聲後加深興趣,其後再找坊間曲社學習,至今學習粵曲將近20年。

「你唔鍾意只係因為你唔認識呢樣嘢。我覺得如果知道點解要打呢類鑼鼓、唱呢首歌嘅背景意義,大部人都會鍾意(粵曲)。」專研文學翻譯、以詩歌翻譯為主的她指出,傳統粵曲詞句鋪排工整,跟詩歌曲理結構有許多共通點,兩者同樣講求上下句對稱、押韻及有平仄規律,舉例如出自《仙姬送子》其中一句「春風吹破石榴紅,舉步艱難腰漸硬」,儼如七言絕句。

點擊圖片放大
+3
+2

英文詩歌頭韻 表達詩句美感

她近年更將粵劇翻譯加入其研究範圍,早年曾獲邀參與2013年出版的《圖說薛覺先藝術人生》翻譯工作。她指,雖然本港有其他大學及政府進行粵曲翻譯工作,近年部分粵劇表演更同時附有英文字幕,惟翻譯工作始終太辛苦,願意參與的人太少,「你要搵到個人又識翻譯,又要識文學,又要對呢啲嘢有興趣、知道裏面講緊乜,其實都好難,我覺得仍然有發展空間。」

她指,自己偏向鍾愛傳統粵曲,眼見部分新式曲詞未有嚴守傳統粵曲規律,「我希望維持呢份嚴謹態度,同做人一樣。」現時她在文學翻譯課上亦會引粵劇翻譯為例,盼傳承這份嚴謹精神,雖然翻譯為英文無所謂平仄,但亦可用英文詩歌的頭韻(alliteration)、考慮字數、音節等方式,令翻譯曲詞更工整,從而表達詩句美感。

講座反應佳 影片點擊率7萬

除了翻譯系課程,陳家愉指早前亦曾邀請其師父、師公到大學講座談粵劇文化,反應不俗,疫情前的講座可以坐滿400多個座位、網上影片點擊率亦達7萬。都大田家炳中華文化中心在今年暑期亦與西九文化區合作,首辦學術成分較重的「粵劇文化︰導賞與體驗」通識課程,教粵劇的藝術文學特點、唱腔及行當等,她亦有份任教,有64名學生參加,未來2年暑期亦會繼續舉辦。

「始終大部分年輕人都唔鍾意粵曲,咁耐之前作嘅嘢,內容一定係老套㗎喇,但希望令更多年輕人認識多啲、賞析多啲,唔好淨係覺得嘈喧巴閉,聽到敲擊裏面嘅pattern(規律)。」她笑言自己昔日未能如願讀中文系,但「錯有錯着」,盼未來從翻譯角度助更多人欣賞粵劇,「每年60幾個同學,甚至以後90個,可唔可以有1至2個同學喺呢方面發展?」

陳家愉與都大副校長呂汝漢亦是份屬「師姐弟」,曾在都大同台唱戲,詳情即看:【下一頁】

健康台最新熱門影片:

一文看清不同疫苗獎賞及優惠:https://bit.ly/3vw84v0

HKET TV健康台由專家拆解食物安全及都市疾病,即看:https://bit.ly/3cNFwr7

實時追蹤香港新冠肺炎確診者住所/出現地點,立即下載經濟日報App:https://bit.ly/2JdOaiS

記者:馮琪雅

香港經濟日報 App

免費即時新聞

立即掃描

搶先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