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尖子】肥仔變賽艇運動員改變人生軌道 自認不是讀書人感激媽媽愛的支持
發布時間: 2021/10/07 11:42
最後更新: 2021/10/26 11:59
「我玩划艇時,並不認識這種運動,只覺得贏了比賽後,刷了存在感,感覺到自己存在的真實。」這是被譽為「香港賽艇界新星」陳至鋒在訪問時的第一句話。
的確,人們給事物賦予甚麼樣的價值,人們就有甚麼樣的行動。自此,至鋒專注於賽艇,甚至如願做了全職運動員,一路走來,他最感謝的人除了是讓他入賽艇校隊的中學體育老師外,就是一直支持他的母親,他說:「是她叫我決定好目標後就不要害怕,只要勇敢地全力以赴。」
今年23歲的至鋒,先要數一數他近年的巴閉史。他是2021世界室內賽艇錦標賽輕量級男子23歲以下2000米賽事奪得亞軍、2020 年 Concept 2 室內賽艇(滑軌)輕量級男子19 至 29 歲 21,097米(半馬)項目打破世界紀錄成績、2019年亞洲錦標賽和趙顯臻聯手奪得輕量級男子雙人雙槳艇金牌.....
如此亮麗的成績背後,除了汗水外,也少不了淚水的印記,別看現時面前身型高佻、肌肉結實的陽光男孩,言笑晏晏,原來自小是肥仔一名兼寡言。「我是由細肥到大,人稱肥鋒,加上不愛說話,沒有同學仔喜歡和我玩。媽媽怕我有自閉症,常找老師叫人同我玩,或者讓我參加各項運動校隊,老師們都不勝其煩。所以我都有去過足球和籃球隊試玩,可惜體能未能過關,甚麼隊都入不到。」他笑說。
難忘破學界紀錄
直至升上中學後,媽媽同樣重施故技,而他極想入到校隊,只為一個原因。「我見校隊的運動衫好靚,只要入到任何一個校隊都有衫攞架。」只是同樣地他一個校隊都沒有入選,「其實一直好想入籃球隊,而負責籃球隊和室內划艇隊的老師是同一人,他問我不如划艇,我當然說好,於是便在划艇隊跟操。」他尷尬地說。
最新影片:喇沙書院舊生組教練團 培育師弟做學界劍擊精英
直到有次學界比賽,有隊員受傷不能出賽,他以後備身份代之,即在學界賽奪得第四名,翌年更以破學界紀錄姿態摘下 C Grade 1000 米金牌。
他說這是史無前例的興奮事,更直言自己小時候患有哮喘,所以導致體能差,直到玩室內賽艇後,情況才慢慢改善。自此他便專心一意玩此運動。只是他亦曾在中三的學界賽一度失手,但在老師建議下,嘗試真正的「落水」練習,感受不一樣的賽艇經驗。
「戶外賽艇與室內賽艇的難度差別很多,在水上要考慮風速、水感、突發等因素,其實是好有挑戰和更好玩。」經過一輪的戶外賽艇訓練後,他的技術得以提升不少,繼而在學界賽再奪銀牌,並獲得加入港青的機會。
自責令團隊失獎牌
2014 年亞洲青年錦標賽是至鋒的港青首戰,因個人失誤而令其四人艇失掉獎牌。「那次是在決賽與韓國爭銀牌,是我在最後100米Crab槳,被後上隊伍反超前而跌到第 4 位。」賽後他說沒辦法原諒自己的大意失誤,半年內都不願、不敢、不能坐上四人艇。備註:Crab槳即是當賽艇手失誤時,槳葉被捲進水中,輕則賠上速度,重則可導致艇隻完全停止。
「這次失誤的帶來的打擊和刷存在感一樣來得震撼,的確是有點意志消沉。好彩教練和隊友都對我不離不棄,安慰我慢慢來,不玩四人艇就專注個人速度訓練,最重要是繼續保持住狀態。」他說。
至鋒經過大半年時間的努力慢慢克服內疚後,在 2015及16年連奪兩屆亞青單人雙槳艇金牌,中學畢業後隨即投身全職運動員之列。雖說是順利過渡,但當中少不免有世俗的掙扎,單親家庭長大的他,和媽媽感情至深,在作出人生大決定的同時,也會顧及媽媽的意見和感受,豈料他還未說出決定前,媽媽已經叫他做全職運動員。
媽媽尊重至鋒決定
「自我在學時玩賽艇開始,媽媽已經很支持我。老實說,我不是讀書叻的人,從小媽媽不著重我的學業,但就對我的操行、紀律、責任心等有要求。她知道我是不能運動和學業兩兼顧的人,倒不如專注做好一樣便成。所以她很尊重我的選擇,並且常會鞭策我在比賽中的訓練是否有努力去做到最好。」他說。
就是媽媽常給這種做到最好的「愛的鼓勵」,令到他常笑謔自己可能有強迫症,「因為我是那種只要一坐上賽艇機,Set 好時間、距離、賽程,便一定要划到歸零為止才會停止。」
但他也說這種對自我要求不斷提高所導致的壓力,都會令到自己有點透不過氣來,例如他今年便無緣代表港隊出賽東京奧運,「愈是好想好想,就反而會練得不夠好。我明白這是我性格急躁所致,玩了划艇多年,自問耐性進步不少,但心理質素方面還是需要時間訓練提升。」
後記:分享與傳承
有感於自己在成長路上,遇著許多很好的明燈引路者,而造就了今天的自己。所以近日他參與了「恒生——體院精英運動員全方位發展計劃」(Community in Action),在上周四回到母校葛量洪校友會黃埔學校,跟一眾師弟師妹分享運動員點滴。
此計劃是安排運動員以第一身經驗,以互動方式與青少年交流,向學生宣揚積極堅毅的精神,喚起他們對運動的興趣,「每種運動都需要有人去傳承,而且從小引發興趣去學更好。時隔多年再回母校,可以見到許多以前教過我老師、班主任、校長,真的好開心。」
看他很用心地在台上分享做運動員的苦與樂,他不諱言未來會走教練路線,持續學習,培育下一代做運動員。
記者:郭秀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