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健康】醫專調查逾7成年輕醫生工作疲勞過度 逾兩成醫生出現抑鬱 

社會

發布時間: 2021/10/05 17:11

最後更新: 2021/10/05 17:43

分享:

分享:

醫專一項調查發現,超過70%年輕醫生曾出現工作過度勞累的情況,逾20%受訪醫生更患出現抑鬱問題。(冼偉倫攝)

香港醫學專科學院在2019年上半年進行的一項調查發現,受訪逾500名正接受或新近完成專科培訓的本地年輕醫生中,超過70%出現工作過度勞累的情況,逾20%受訪醫生更出現抑鬱問題;醫專已將結果刊登於《香港醫學雜誌》,並發起《身心健康約章》,促進推動院士及專科培訓學員的身心健康。

醫專年輕院士分會前主席關日康領導的團隊,於2019年上半年進行《香港年輕醫生工作過度勞累和身心健康的全港橫斷面調查》,訪問514名近10年完成專科培訓的年青院士及正接受專科培訓的學員,了解其過度勞累、心理與生理健康狀況。研究根據哥本哈根疲勞量表,評分超過了50分被視為中等及高等過勞。調查發現72.6%的受訪醫生出現過勞,70.6%醫生指過勞與工作相關,55.4%醫生稱過勞與病人相關,及有分別21%及4%表示對現時工作崗位有些不滿和十分不滿,更有21%出現抑鬱。

醫專主席梁嘉傑表示,醫生的個人身心健康對提供優質醫療服務尤其重要,更與病人安全息息相關,若醫生感壓力及經常有過度疲勞,對跨專科醫療臨床實踐方面構成嚴重威脅。本地醫生過勞可能與工時長、工作量高、病人知識和期望增加等其他長期性結構問題有關,惟醫生往往「能醫不自醫」,情況令人憂慮。而本身是年青醫生的年青院士分會主席張源津表示,自己亦曾遇到過勞情況。詳情即看:【下一頁】

醫專提倡一系列措施,例如採取「ASAP」模式,即認知(Awareness)、自助(Self-Care)、求助(Ask for help)及推廣身心健康(Promotion of well-being),以及早預防和處理醫護壓力過大的早期跡象;醫專亦透過發起《身心健康約章》,推出一系列短期及長期措施,承諾加強促進醫護人員身心健康,提供精神健康培訓,並鼓勵聘用醫護人員的機構,建立同事互相支持機制,在各階層推動有效溝通渠道,以及適當調撥資源等。

另外,醫專今日亦就修例引入海外醫生表達意見,主席梁嘉傑重申,絕非反對政府引入海外醫生的政策,原則上支持措施改善香港醫療人手,只是在質與量的平衡上與政府的拿捏不一樣。他指對意見不一沒有任何負面情緒,因雙方的宗旨和立場都是希望改善香港醫療人手不足問題,希望與食物及衞生局合作,商討能確保本港醫生「質」和「量」不會有下降趨勢的方案。他又指,醫專會繼續做把關的角色,幫助政府保障引入海外醫生不會令醫生質素下降。

同場加映:直腸癌常誤當痔瘡遲求醫 易忽視5大排便徵狀

一文看清不同疫苗獎賞及優惠:https://bit.ly/3vw84v0

HKET TV健康台由專家拆解食物安全及都市疾病,即看:https://bit.ly/3cNFwr7

實時追蹤香港新冠肺炎確診者住所/出現地點,立即下載經濟日報App:https://bit.ly/2JdOaiS

記者:洪芷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