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第四號殺手】每年逾3千人因中風死亡 腦神經專科醫生:如5分鐘半邊身無力或是小中風

醫生診症室 11:35 2021/10/07

分享:

分享:

腦神經專科醫生表示,如5至10分鐘半邊身無力或是小中風。

病向淺中醫向來是金科玉律,而對於中風患者來說更是重中之重。因為中風總是突如其來,令人難以應對或不知所措。無論是稍有徵兆,抑或已發生過一次,都應及早接受診治,避免錯失治療的黃金期,且愈早治療,康復愈理想。

中風是本港第四號殺手,每年約有逾3千人因中風死亡。其實以全球來說,中風更是第二號殺手,亦是導致成人殘障的首要原因。根據世界中風組織的數據,每6個人中便有1個會中風。香港中風學會主席、腦神經科專科醫生方榮志指,所有中風不論是本港或全球,都是一項常見疾病,其中年長病人比率尤高,即55歲以上的人士。

中風的醫學名稱為大腦血管疾病,可分為兩大類,即缺血性中風和出血性中風,亦俗稱「塞血管」和「爆血管」。「『塞血管』亦即血管閉塞,通常原因有兩大類,一為血管粥樣硬化;另一種則為心源性,如心臟有血塊積聚,便會隨着血液流去腦部,堵塞了血管。『爆血管』便是腦血管突然破裂出血,成因有血壓高、服食薄血藥或抗血小板藥、腦腫瘤、腦血管疾病等。」

小中風後應立即求醫

缺血性中風的徵狀為半邊身乏力、痲痺、步伐不協調或語言障礙等;出血性中風則通常來得又急又嚴重,因出血可導致腦內積聚血塊,擠壓腦部,令顱內壓力上升,進而引致嚴重頭痛、嘔吐、神志不清甚至昏迷等情況。

最新影片:亞博大廚教煮頭抽香煎大紅花蝦 3大秘訣做出惹味家常菜

方醫生指,因「塞血管」而中風的患者,佔當中的八成。「中風是急性疾病,出現的時候真的像一陣風,來得很急,亦沒有先兆,大家亦是依此斷症。但與此同時,亦有文獻指,大約兩成病人在中風前,曾發生過小中風。即是說若病人能察覺到自己出現了小中風的情況,盡早求醫,便能幫助自己做好預防或治療。」

小中風的醫學名稱為「暫時性腦缺血發作」,而非字面上的意思如小型或輕微的中風。根據醫管局數字顯示,本港每年約有2,000名病人患小中風。醫生舉例形容小中風情況:「如5分鐘或10分鐘左右的半邊身無力;忽然有說話障礙、口齒不清;一邊眼全黑或劇烈頭暈、頭痛等。這些情況大多很短暫,只有幾分鐘,之後便回復正常。不少病人會誤以為剛才的情況是因為『瞓捩頸』,或自己體力、精神不振,不會察覺到是出現小中風。」

醫生續指,中風難以預測,發生得快,若真要說到中風的先兆,小中風便是暫時較能作為預兆的一個情況。因為根據醫學文獻指,若發生了小中風卻未有理會,大約一成的病人會在一個月內出現大中風,其中更高達一半人會在7日內發生。「換句話說,如果病人在出現小中風後立即求醫,做好適當的評估和藥物治療,便能將一個月內中風的10%機會率,大減至2%。」

中風患者七成高血壓

一旦中風,輕則會導致言語及情緒障礙,日常生活亦會出現問題,重則可致永久殘疾。醫生勸喻高危人士應從生活中留意自己的身體狀況:「首先,高危因素通常分兩類,一類為改變不了的,如有家族病史、年紀較高、男性;可以改變的高危因素主要是三高、吸煙、肥胖、運動不足等。」

他續指:「其中高血壓尤要注意,因為我們發現中風病人中,有高達七成多有高血壓的問題。而且很多血壓高的病人,以為有身體徵狀如頭痛、頭暈出現才代表需要注意,的確有部分人會有以上徵狀,然而事實卻是大部分的高血壓病人並沒有病徵。所以理論上,人人也應養成量度血壓的習慣。年輕的可以不用,但四、五十歲以上人士,應定期量度,若血壓正常便可以度疏一點,一發現不穩定或超出標準就要度密一點,並按時吃藥,將血壓控制好。」除定期量度血壓,醫生亦建議多做運動,預防血管堵塞引致中風。近日,香港中風學會及新健社合辦「齊郁動防中風」活動,希望鼓勵長者及曾中風的病友在家多做簡單運動,預防中風。

最新影片:辦公室OL手袋易超重孭到高低膊 骨醫教你謹慎挑選袋款擺脫背痛

TOPick登陸MeWe啦:https://mewe.com/p/topick

TOPfit 推出食物資料庫,搜羅本地多間餐廳及逾千款食物營養標籤,令您食得有營又健康,立即查看:bit.ly/2UJP4dx

訂閱TOPick Telegram,集合最新優惠及送禮情報:bit.ly/3bebLM2

撰文 : 王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