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鏈球菌】徒手揀魚或有感染風險 海鮮業界授3招避開感染風險

社會

發布時間: 2021/10/21 12:07

最後更新: 2021/10/21 18:49

分享:

分享:

本港9月起錄得79宗感染侵入性乙型鏈球菌個案,調查顯示部分病人曾徒手接觸淡水魚。(資料圖片)

就本港9月起錄得79宗感染侵入性乙型鏈球菌個案,調查顯示部分病人曾徒手接觸淡水魚。衞生防護中心證實,近期發現的侵入性乙型鏈球菌感染個案,有群組爆發。香港海鮮業聯合總會主席李彩華今日(21日)出席港台節目時,呼籲市民在這高風險的時間,應避免徒手接觸鮮魚,應「用眼揀魚」。

【乙型鏈球菌】乙型鏈球菌感染個案現群組爆發 一半病人均曾處理淡水魚。詳情即看:【下一頁

李彩華在節目中傳授市民「揀魚」技巧。他指出,除烏頭以外,在街市售賣的淡水魚,百分之百都是活魚。如桂花魚、大魚等淡水魚死後便會傳出腥臭味,故淡水魚一般即宰即賣,不需要揀選。

至於鹹水魚,李彩華指主要分為「游水魚」及「冰鮮魚」兩類。市民若觀察到「游水魚」魚鱗脫落、咀部或身體受傷,則代表該魚不健康,通常魚販會以較便宜的價格出售。市民可按價格及自身需要,選擇較便宜或較新鮮的鮮魚。

【食用安全】79名住院病人染侵入性乙型鏈球菌 疑與食用未煮熟淡水魚有關。詳情即看:【下一頁

冰鮮魚方面,魚通常會鋪在冰面之上,市民揀選時,應先看其光澤,李彩華指,有光澤的魚通常都會較新鮮,市民沒有必要「上手」。他又建議,如有需要,市民亦可請魚販代為提起魚身,如市民觀察到魚較為「硬身」,通常都會較新鮮。反之,若魚身柔軟、魚眼沒光澤、眼珠凹陷,並散發腥臭味,則代表魚隻不新鮮。

李彩華又提醒,如市民仍有疑慮,可以自帶手套或用魚檔膠袋「揀魚」,但切勿使用魚檔共用毛巾。他指共用毛巾任何人都可使用,或留有殘留物,形容其「好污槽」。

李彩華又稱,在短暫時間內,生意可能會受損。因有部分主婦會因感染而避免進入街市,轉往超市購買日常所需。

最新影片推介:

一文看清不同疫苗獎賞及優惠:https://bit.ly/3vw84v0

HKET TV健康台由專家拆解食物安全及都市疾病,即看:https://bit.ly/3cNFwr7

實時追蹤香港新冠肺炎確診者住所/出現地點,立即下載經濟日報App:https://bit.ly/2JdOaiS

記者:黃穎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