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子透視】喇沙仔自覺難升港大負笈海外 重拾自信當上建築設計師獲選傑青

海外升學

發布時間: 2021/10/22 18:00

最後更新: 2023/09/14 13:06

分享:

分享:

當不少香港家長都認為子女入讀名校,就是贏在起跑線,屬80後的Norman(吳偉麟)卻告訴你並非必然。中學時在星級男校就讀,卻因為表現未夠突出而影響自信,中三決定到英國升學,自始改變了他的一生。成為建築設計師的Norman擁有自己的建築設計公司,2020年獲選為「40歲以下傑出青年」,為回饋社會,他創立了DEFT Community,義務為發展中國家進行社區建設。

小時候的Norman經常在父母於屋邨經營的小型五金舖內流連,因此從小就接觸不少五金及建築材料。到了中學,因舅父的關係,某年暑假進入了他工作的金門建築公司工作,當時公司正跟進的項目是一條由屯門至赤鱲角的大橋,屬於港珠澳大橋相關工程,Norman縱然只是負責一些鎖碎的職務,卻打開了對建築業的眼界。經過兩個月的學習,Norman從工程師們身上學到些少建築知識,而眼裏看著他們每天開會、到地盤視察時的專業,亦深深受到薰陶,想不到此職業竟成為了Norman日後的目標。

Norman現在擁有自己的建築設計公司,他形容當建築設計師最有趣是能夠將幻想出來的變成現實。(受訪者提供/ 由Zero Lai拍攝)

Norman自小喜歡畫畫,他表示自己4、5歲時畫畫已經有板有眼,當時喜歡《龍珠》卡通片,他說︰

有一段時間,我媽媽是開童裝店的,我在店內陪媽媽看舖時就利用童裝衫內夾著的卡紙,拿起畫筆畫《龍珠》卡通人物,然後掛滿全店,不少客人幫襯時都會要求拿走一張,頗受歡迎的。

可見Norman的畫功相當不俗。

入讀名校卻失自信

不少香港家長都希望將子女送到名校,Norman從小一到中三都是頭上戴著光環的「喇沙仔」,問到他是否覺得自己贏在起跑線?他說︰

我沒有覺得讀名校是贏在起跑線,我學業成績一般,在校內非常平凡,覺得自己是香港教育制度下的失敗者,當時我的目標已希望向建築業方向發展,但我知道以我的成績沒可能考上香港大學,於是央求父母讓我到英國升學。

Norman認為,讀名校有好有壞,不一定贏在起跑線,大家總覺得從名校出來的人多會成功,但可能是因為該校歷史夠悠久,所以成功人士的數字累積起來很多,對他來說那只是一個數據。

Norman(右一)到英國度過了4年的寄宿生活,當地因材施教的教學模式,讓他重拾自信,並擴闊了他的視野。(受訪者提供)

英國教育因材施教

因為本身的天份加上個人興趣,Norman到英國升讀中四時選修了藝術及物理兩科,在彼邦的幾年中學生涯,對Norman有很大的啟發,因材施教的教學模式,讓他重拾自信,並擴闊了他的視野,尤其如何定義藝術,他有機會觀摩過不少大型展覽,令他眼界大開。

準備報讀大學的時候,Norman詢問老師的意見,老師鼓勵他將藝術及物理結合,並介紹他認識法國南部一條全世界最高的公路橋Millau Viaduct,Norman深深被那些圖片吸引著,而中學時暑期工的經驗亦立即在腦海浮現,於是決心選修建築系為大學科目,他當時報讀了英國及香港幾所大學,結果獲香港大學取錄,成功考入他曾經認為是遙不可及的香港大學,攻讀建築系並完成碩士課程。

點擊圖片放大
+5
+4

提倡本土建築學

Norman現在擁有自己的建築設計公司,他形容,當建築設計師最有趣是能夠將幻想變成現實,很有滿足感。

例如興建酒店之餘亦會設計所有附屬宣傳品,當別人在我公司負責的建築項目如酒店、餐廳、酒吧內覺得很享受,並高興地拍照打卡,我會很開心。又例如我在街上看見一些出自自己手筆的平面設計,又會覺得很有成功感,看著一幢大廈經過3年的建造終於落成,心情會很興奮。而最滿意的項目,是黃竹坑的Arca Hotel,我們動用了香港全公司的同事以及馬尼拉分公司的support team共20位同事一同參與創作過程,加入了很多嶄新的構思。

Norman是香港大學建築系最年輕講師,曾講授「本土建築學」的課題,他解釋︰

例如福建土樓,是用上當地的泥土堆成圓形房屋,但今天這很難做到,例如我建Arca Hotel,不可能挖掘黃竹坑的泥土來興建,於是我們將「本土建築學」更新定義為該地方的歷史及背景,我們在設計酒店時加入了工業風,因為該區是工廠區,以及藝術元素,因為今天該區有不少藝廊及藝術空間,這些是我們提倡的『本土建築學』。

Norman有份創立「非牟利組織 DEFT Community」,2014年的尼泊爾地震,他與一眾同事義務為當地村民重建社區中心,得到村民祝福致謝。(受訪者提供)

義助發展中國家建設

為了回饋社會,Norman參與創立「非牟利組織 DEFT Community」,期望以自身的建築設計專長,為香港及一些發展中國家的有需要人士創建安全、具可持續性及具成本效益的社區項目。印象最深是2014年的尼泊爾地震,Norman知道當地有一條村損毀嚴重,希望幫他們重建,於是發起籌款行動︰

當年我們公司只有5、6名員工,於是我們分工,負責所有物料搜購、運輸、設計等互作,花了4、5個月時間準備。我們先了解他們的生活習慣及文化,於是幫他們重建了一個社區中心,原來社區中心對當地人來說很重要,他們在內裏進行拜神、聚會等活動,並可讓未有棲身之所的村民暫住。我們用當地的泥土建牆,屋頂就用上竹、鋁板搭成,這就是我所說的『本土建築學』,見到當地村民很開心,我們覺得非常值得。

最新影片推介:任喇沙書院劍擊教練逾30年  曾俊華談學習劍擊之道

記者︰梁靜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