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治療五年回顧 科研助晚期癌症患者帶來更多明天

特約

發布時間: 2022/06/14 15:00

最後更新: 2022/06/14 15:14

分享:

分享:

不少疾病令醫學界束手無策,特別是癌症。不論背景年齡,總懼怕癌魔找上門,敲響生命倒數的時鐘。癌症,作為全球排名第二的殺手,近年更愈趨年輕化。隨著醫學科技的進步,在癌症成因、起源有更多發現,除了為人熟悉的化療和電療外,「免疫治療」近5年開始進入大眾視線。內科腫瘤科醫生邱宗祥回望近十數年癌症治療的進化,透過「精準治療」為中晚期癌症病患帶來「五年」的希望。

健康關注度提升 形成「癌症年輕化」

在過去十年,20至44歲的癌症患者人數愈來愈多,「癌症年輕化」成為大眾關注的議題。邱宗祥醫生觀察到,現代人有別過往「有病先睇醫生」的觀念,更多年輕人關注個人健康狀況,會定期進行身體檢查;再加上精準醫學應用日趨成熟,能及早發現身體內的癌細胞,因而形成外界所認為「年輕化」的現象。惟邱醫生仍發現不少癌症晚期個案,「雖然都市人趨向健康生活,但仍有一撮人忽視健康的重要性,甚至諱疾忌醫而導致延遲治療。」

癌症,讓人措手不及,病人總會反覆追問醫生該如何治療,而最為人熟知的治療方法主要為放射治療(俗稱電療)及化學治療(簡稱化療),可惜以上方法或會損及身體的正常組織,帶來不同程度的副作用,例如嘔吐、腹瀉和脫髮等。十餘年前,標靶治療為具有基因突變的癌症患者迎來一線曙光。而在5年前,香港推出「免疫治療」,有別其他傳統治療追殺癌細胞,新療法針對人體自身的免疫機制,重新激活身體的免疫反應,副作用亦有別於化療。

改變癌症治療方法 減少副作用誤解

對於免疫治療,邱醫生直言︰「免疫治療改變了中晚期癌症病人的治療方法。」由最初只被應用於黑色素瘤、再被廣泛應用於肺癌及肝癌及等。他指出,針對免疫系統的天然防禦機制的免疫治療則有望清除癌細胞,為患者帶來較持久的效果。

香港防癌會曾就免疫治療作調查,發現患者普遍存有誤解,因而錯過治療黃金期。雖然仍有部分人將免疫治療與化療的副作用相提並論,但邱醫生仍喜見現時大眾對免疫治療的接受程度及正確認知有所上升。他解釋,相比化療等,單獨使用免疫治療所產生的副作用較少和輕微,能有效提高患者存活率,有助降低復發風險, 惟患者仍需留意因免疫治療帶來的炎症副作用。

免疫治療成肺癌治療新指標 單用或混合靈活使用

肺癌是本港癌症頭號殺手,由於早期肺癌症狀不明顯,大部分患者確診時已屬中晚期,對於那些沒有驅動基因突變的肺癌, 過往主要採用或化療治療。他形容,自從免疫治療在近5年推出用於晚期肺癌治療的國際數據,醫學界已將之作為整個晚期肺癌治療的「骨幹」,再按病人情況決定是否需混合其他治療方案,「癌症治療有千百種,沒有一個指定性,有時候免疫治療會單用或混合其他治療使用,最重要視乎患者身體質素及癌症種類,再決定適合哪種治療方案。」

至於治療黃金時間,邱醫生認為︰「通常愈早愈好,體內免疫細胞好的時候,免疫治療才可相輔相成。」他表示沒有人完全不合適使用免疫治療,「80多歲的病人亦有使用免疫治療。」惟每位病人對治療都會產生不一的反應,應用時需謹慎小心但亦有一些特別的例子,如曾進行器官移植和自身患有免疫系統病的病人,則未必適合使用免疫治療。

免疫治療成效高 有晚期肺癌個案四年不復發

邱醫生在公立醫院服務超過二十年,見證過不少癌症病人戰勝病魔的奮鬥故事。4年前就曾經有一位肺癌患者讓他至今仍很難忘。他說︰「當時患者的肺癌細胞已擴散至腦部,其他醫生斷言僅餘下3個月壽命,但他不甘被現實擊倒,仍積極向我求醫。最後我於一年半內利用免疫治療和化療作混合治療,成功將這位第四期癌症患者體內的癌細胞清除,這4年來均沒有再復發。」

除了前線醫護工作,邱醫生亦積極參與教學和研究,他表示免疫治療已面世7、8年,學者仍在努力尋找一個更佳的免疫治療組合。他形容︰「過去5年間,癌症治療的發展在免疫治療出現後,由不治之症可發展成「慢性疾病」,大大提高病人的存活率和希望。」雖然免疫治療素來聚焦於晚期,但現時醫學界也開始著手研究在初期癌症病人用作輔助治療的可行性。邱醫生指出,現時在第一線接受免疫治療的晚期肺癌病人,5年後仍然在生的機會可達五分之一,展望未來會進行更多相關研究,推出不同種類的免疫治療方式,期望幫助將晚期癌症治療率繼續提升。

爲鼓勵市民認識健康資訊,本文章由MSD 支持製作。
HK-KEY-00468 Jun/2022

(特約)